(清穿同人)[清]四爷,养生了解一下(356)
四阿哥明白这些老臣心里不服,哪怕罚了也是白罚,以后他们还敢。
不过他们再来一回也好,四阿哥就有理由把老臣们弄下去了。
不听话的臣子用着不顺手,还拖后腿,留着做什么呢!
如今留着,还不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吗?
不然皇帝还在,四阿哥就直接把老臣撤了,别人会怎么想,皇帝会怎么想?
会不会觉得四阿哥如今大权在握,就不把皇帝曾经提拔的人放在眼内,这不是更不把皇帝放在眼内吗?
老臣也是这样想的,才会故意写折子去皇帝跟前哭诉。
要皇帝不高兴,训斥四阿哥,老臣们自然得了上风。
哪怕皇帝轻轻放下,四阿哥想发作却也不敢对他们做什么,最多就罚个半年俸禄,对老臣来说就是个挠痒痒一样的惩罚。
但是如今皇帝竟然直接派李德全过来,难免有警告的意思。
皇帝确实只让四阿哥责罚他们半年的俸禄,然而这份警告比半年俸禄要可怕得多了。
老臣们老老实实收敛下来,没敢再跟四阿哥对着干。
两边一交锋,皇帝站在哪边,大臣们是心知肚明。
有老臣当出头鸟,其他大臣就立刻跟鹌鹑一样听话。
四阿哥收到的折子就越来越少,没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琐碎小事。
他在书房里都要气笑了,这些大臣显然知道皇帝把琐碎不重要的折子送过去给四阿哥,几乎是不看就送。
大臣们自然就敢作妖了,一丁点小事就敢写折子让皇帝送过来四阿哥这边。
四阿哥一向认真,又是皇帝派人送过来的,还不能不处置。
如今被皇帝敲打一番,这些大臣终于老实了,再不敢折腾四阿哥,什么小事琐事都自个处置好,哪里还敢打扰四阿哥呢!
折子少了,他也有了时间,先去看了后边。
这一块土地被圈了起来,土也给细细翻过,还铺了一层肥沃的黑土,这样能让牡丹花开得更好。
四阿哥没凑近,避免踩得一脚泥。远远瞧着花匠们都很用心,先翻地,再铺了黑土,旁边还挖了沟渠,筑台种植,防止积水。
牡丹花极为娇贵不好养,喜凉却又怕冻,喜欢暖和的地方却又怕热,喜光却又怕暴晒,喜干怕湿,却又不能太干容易干涸枯萎。
因着四阿哥要明年春天就必须让牡丹全部开花,所以种下的就不是小苗,而是大苗了。
隔着约莫两巴掌的位置种下一颗牡丹大苗,筑台是直直的一条线,看得四阿哥舒服极了。
只是他见花匠们种下后并不浇水,不免有些奇怪。
哪怕四阿哥不曾亲自种植过牡丹,但是每年春种的时候都参与过,自然知道很多树苗种下后都需要浇灌定根水。
苏培盛把年纪最大经验最多的花匠叫过来问话,花匠行礼后连忙答道:“回四阿哥的话,牡丹喜干不喜湿,种下后不能立刻浇水,除非天色太热,在天黑后稍微浇一点,也不能太多,定根水这样是绝对不能的。”
定根水是大量的水把苗根直接浇透,如果是别的树苗就算了,确实适合,对牡丹来说就不行,很容易就浇死了,根本也会腐烂而枯萎。
“种下牡丹,春分忌讳施肥,只能在花开后略施干肥,湿肥是万万不可的。六月忌讳浇水,浇则损根,来年就绝不会开花了。唯独冬肥最是重要,绝不可缺。”
四阿哥点点头,知道这牡丹种起来的学问不少,也就不多做插手,只让花匠们看着办了。
花匠连连应下,这些牡丹十分娇贵,一天不看着都不行。
后边的宫殿还没建起来,哪怕有也不是他们能住的。
花匠们索性请示过四阿哥之后,在花田两侧搭了棚子,每天吃住都在里头。
棚子上面用干草覆盖,能够稍微遮风挡雨。
反正花匠只住到来年春天,倒也不算太久,而且牡丹太娇贵,是一天都不能离了人。
若是刮风下雨,花匠就要搭起架子用草席挡一挡,免得花枝给吹断了。
他们更是要抓紧时间松土,免得牡丹被雨水泡了,花根若是泡坏了,来年就绝不会开花。
若是天气干旱,花匠每天早晚还得浇一点水。
苏培盛就留了两个跑腿的小太监在花匠这里,有什么事一个可以跑腿,一个能留下盯着,免得花匠们乱走。
九州清晏这边有女眷住着,花匠们要乱走的话冲撞了就不好。
不过这些花匠是绝不敢离开冲撞贵人们,只在花田徘徊。
大多是需要什么跟小太监说一声,小太监就去跟苏培盛禀报。
若是小事,苏培盛就能做主,比如安排花匠们吃喝,比如需要去外头采买补充一两颗折了的花苗等等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