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裁者报告(297)
司马启明上前一步说道:
“最近攻势弱了很多,有的时候一天也不见一次,依属下看来,只怕发匪也已经精疲力竭,今日,发匪前锋营退后数里,属下正在那里派人侦察.......”
“命令左右两路,尽快击退安徽、江西清军,尔后迅速向这里靠拢!”张震抱着双臂在那想了一会,走到地图面前说道:
“除了九江之外和咱们这里之外,咱们大部分战场都已经分出了胜负,那些败兵不用去管,可以适当的提前抽调回来一部分兵力以卫帅营安全!”
“是,我这就派人通知夏侯清立刻分兵回援!”
张震长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度过去了,自己最难熬的时光,说句实话,自己这段时候可一直都在那提心吊胆的,就生怕其中会出什么岔子。
只要再解决了曾国藩那里,自己又可以重新把目光投向如何恢复三省秩序之上了......
“大人,大元帅令,晋升夏侯清为武义都尉,着令立即解决安徽战事!”
“武义都尉?莫黑封了什么什么啊?”夏侯清的目光甚至没有从地图上移开,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
“回武义都尉,莫黑大人已是尚书令!”
“什么?尚书令?”夏侯清的手明显抖动了一下,整个人也都僵直在了那里,过了好大一会,这才恢复了原先口气:
“知道了,先下去罢!”
“大元帅还有命令,命令武义都尉立即调拨两千人回援帅营!”
“知道了,下去罢!”夏侯清冷冷哼了一声,说道。
此时奋威都尉俞锋上前说道:“夏侯都尉,看来帅营那的情况比较紧急,咱们这里我看不会再有什么大仗了,我愿意带人回援......”
“俞都尉,我看这事情得分轻重缓急!”夏侯清忽然笑了一下,说道:“我料帅营那里必然稳如泰山,否则大帅也不会到了现在才命我们回兵救援!
俞都尉,安徽战局眼看就可以定了,而你手下的那两千人乃是咱们这里精锐所在,一旦调走的话,只怕就不能完成对清妖彻底歼灭,我看,这个时候把你拉走不太明智......”
俞锋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夏侯清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夏侯都尉,这可是大元帅亲自下的命令,要是不回援的话,我怕......”
“出了任何事情都有我来承担,我想大元帅会明白咱们的苦心的。”夏侯清不以为意,反而好像在那劝说着俞锋什么:
“俞都尉,这军『政府』刚刚成立,正是咱们这些人建功立业的时候,不趁着这样机会建立大把大把功勋,等到将来新朝成立拿什么去和别人争功?
石达开正在向四川挺进,谢逸、张荣沅那我看取胜把握也非常大,司马启明那一些人又有卫护大帅的功劳,和他们相比咱们就要落后许多了。
想想,莫黑有什么样的功劳,不过是在京城吃了两年的苦,居然被封到了尚书令,尚书令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那是皇帝身边的第一近臣!
嘿嘿,我看要再这样下去,只怕莫黑早晚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那个时候,哪里还有咱们说话的份?
何不趁着这个时候,一举扫『荡』干净安徽清军、发匪,这是天大功劳,就算等以后回去,想来大元帅也不会责怪咱们的.........”
俞锋沉默在了那里,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自己是跟随大元帅出生入死出来的,大元帅一有召唤,本当立即遵命才是,可是现在夏侯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大元帅之上?
可是临行的时候,大元帅已经说了,在安徽的一切事物,全部交给夏侯清负责,自己这个奋威都尉,还比武义都尉低着一级,按理说来也是夏侯清部下,实在没有反驳的借口.......
“好了,就按照这样做罢,大元帅那里,自然我会去安排的。”夏侯清干笑了两声,把地图朝自己这里拉了一些说道:
“清军主要集中在太和到三堂集一带,之前咱们连续胜了清军几次,那些清军早就已经胆寒,咱们就在那里歼灭清军主力......”
而此时指挥清军的陆续航孤注一掷,决定集中起全部兵力在安徽和百战军进行最后决战!
陆续航率精兵六千进抵百战军防御的苏疾镇外围。次后,分兵三路向镇外九垒发起进攻,又有清军六营进攻东道大街及马店一带之垒;清将左仁等三营进攻迎木庵、玲珑庵一带之垒;副右等二营进水湖越之垒。陆续航则亲率二营为各路后应。百战军依托砖垒顽强抵抗,大量杀伤敌人。清军攻垒愈急,太平军伤亡较大,便放弃镇外九垒,退入镇内,坚守待援。
在清军大举进攻苏疾镇外围的当天,夏侯清率大队赶到,驻扎在苏疾镇南正午镇一带。又一日后,俞锋也率部赶到,驻于寒士桥。至此,集结在苏疾镇周围的太平军众达一万余人,和陆续航部湘军相比渐渐占到优势。
面对百战军援军的强大气势,陆续航的一些部将十分胆怯,建议暂时退守。早就输红了眼的的陆续航一意孤行,认为军事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并于次日深夜派兵七营分左、右、中三路偷袭正午镇。
黎明,当行至距苏疾镇不过十余里的轻家渡着家祠堂时,与俞锋指挥的百战军遭遇。俞锋抓住敌人冒险出击的有利时机,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敌,吸引敌人,另以主力从清军左侧抄其后路。正面迎敌之百战军且战且走,将敌人诱至设伏地域。
当时,大雾『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闻,敌我难分。俞锋主力迅速击溃了左路清军,并乘胜隔断中、右路之后路。清军发现归路被断,仓皇后撤,在九道岗一带被夏侯清亲自指挥的百战军团团包围。
陆续航得知大队被围,急忙亲率四营前往救应,反复冲锋数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围。驻扎于苏疾镇的夏侯清部主力,闻九道岗炮声不绝,立刻按照事先部署立即赶往参战;驻守其余各处的全部百战军也率部出镇合击清军。
陆续航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其实这时守垒的清军有的已经逃散,有的被百战军阻截在外,因而有七个营垒被百战军迅速攻破。接着,陆续航的大营也被百战军包围。
陆续航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百战军击毙。之后,夏侯清继续指挥部队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次日,全部肃清残敌。
不过短短几日时间,安徽的清军主力已经全部都葬送在了夏侯清的手里......
------------
第二百六十六章 《苏报》和使团
第二百六十六章 《苏报》和使团
“......旗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汉人所供给的米,与花汉人供献的银子而外,整天整月的都消磨在那些无聊的玩意之中。
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会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他们之中,甚至也有的写一笔好字,或画点山水,或作些诗词。至不济还会诌几套鼓儿词。他们没有力气保卫疆土和稳定国家,可是他们会使鸡鸟鱼虫都与文化发生了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到现在还在统治着超过一半汉人江山的八旗子弟的生活状况......”
这是《苏报》最新刊登的,一份军『政府』大元帅张震亲笔写的文章。
很少看到大元帅写的文字,而这次《苏报》刊登的这偏文章,很快引起了包括那些洋夷在内,几乎所有人的好奇:
“......整个北京地区,京旗各营兵额约占全国八旗军总额的一半,如此重兵驻扎,说到底只是为了保卫一个人的。此举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可怕的贵族群落。所有那些‘在旗之人’都是吃皇粮的,定期领饷;全体成员均由国家供养。
除了养在编的官兵,还要养他们的家属,包括那些因兵额有限而成为‘闲散’人员的八旗男丁。八旗子弟,无论兵民,不农、不工、不商、不牧,照样能坐收渔利,而这些所有的费用却全部是从汉人身上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