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对我图谋不轨(84)

作者: 十七周 阅读记录

最上端的灯笼越珍贵, 需要猜的灯谜也更多。

沈思洲站在那里,仪度翩翩, 从容地说出一个又一个答案,倒是吸引了不少带着面具的姑娘家停下来。

他每说出一个答案,姑娘们便一起喝彩。

上京虽然民风不算开放,但是七夕这天本就是鼓励众位年轻男女去寻姻缘, 此时大家又都戴着面具,因此行为大胆点反而会受人青睐。

到最后, 沈思洲终于猜完了所有的灯谜, 拿到了那盏走马灯。他提着灯笼往崔白菀这边来,没走几步就被人拦住。

有一个大胆的姑娘硬塞给他一方手帕,然后不容沈思洲拒绝便飞速离开。

上京的风俗, 帕子上绣着姑娘的名姓, 若是赠帕子便是代表对那人有意思。那人如果也同样对姑娘有意,第二天就会带着帕子去姑娘家上门提亲。

有了一个起头, 剩下的有样学样,也嬉笑着,彼此凑成一团,全将手帕塞给沈思洲。

沈思洲对她们说了什么,那些姑娘笑得更大声了,然后又塞了一份手帕给他。

有几个姑娘还对沈思洲说了几句话,闹得他面红耳赤。

最后姑娘们嬉闹哄笑地走掉了。

沈思洲站在那里,手里除了灯笼,还有一堆的手帕。

他目色茫然地看着远处的崔白菀。

这是他第一年来上京,以前虽有女子追求,但也……没有这般直接大胆的。

这便是上京吗?

崔白菀促狭地望着他。

沈思洲无奈地提着灯笼,抱着手帕朝她走过来,将手里满满的东西都递给她。

崔白菀拿起一方手帕欣赏,倒是绣工都很不错,至少比她的好。她拿的这一方帕子,左下端绣着“苏”字,旁边又绣了一簇紫藤花做装饰。想来这位姑娘姓苏,名字可能唤作“紫藤”。

没有直接秀出名字而是绣了紫藤话做象征,倒是别具一格,颇费巧思。

崔白菀赞赏道:“绣得不错,比平康庄的绣娘绣工还要好。”她朝着沈思洲竖起一个大拇指,“沈大人今天真是收获颇丰。”

沈思洲唇角紧抿,静静地望着她。

崔白菀笑道:“别紧张,上京的七夕就是这样,你多待两年就习惯了。你今日由我一半的风采吧,前几年我也收到很多玉佩香囊什么的,抱都抱不过来……”

她说着说着便忍不住沾沾自夸,又提起了自己以前的往事。

然后她就看着沈思洲的嘴角抿得越来越紧。

“……”说错话了。

崔白菀偷觑他一眼,还好还好,没有特别生气,还有转圜的余地。

她轻咳两声,企图转移话题:“刚才你对那些姑娘们说的什么呀?”

沈思洲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你吃醋了?”

吃醋?这倒是不必。

但是崔白菀为了哄他开心,赶紧点头道:“是的,我吃醋了。”

虽然一看就很假,但还是被小小地取悦到,沈思洲的唇角终于放下,他道:“我跟她们说,在下已有家室,夫人待归。”

“哪有你这样的,煞风景。”崔白菀笑道。

沈思洲一脸无奈:“那些姑娘也是这么说我的,她们听了反而塞了更多的帕子给我,说是送你的。”

倒是一群妙人!

崔白菀拍手称赞:“那之后呢,我看沈大人怎么脸红了?姑娘们说了什么?”

“就、就是一些祝福话……”罕见的,沈思洲居然开始支吾。

崔白菀看他这般模样觉得新奇,更加不肯放过他,追问道:“什么祝福话?快说快说快说。”

沈思洲被她吵得头疼,只好说道:“就是早生贵子、儿孙满堂这些话。”

崔白菀终于闭了嘴。

早知道就不问了。

沈思洲看着她染上薄粉的耳根,努力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只是一些寻常客套话而已,不必在意。走吧,前面还有玩的。”

他将衣袖的一角重新放在崔白菀的手里,崔白菀低着头,呐呐应声,低头牵着。

牵着他的衣角,两人不知不觉走到了玄武大街的尽头,又慢慢走出了繁华喧闹的街市。

玄武大街的尽头靠近城门,那里有一条护城河,宛如玉带一般绕着上京城。此时也像是玉带,不少人在围着河岸放河灯,一边放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八成是在祈愿。

来都来了,沈思洲也从路边买了两盏莲花灯。

崔白菀有样学样,一边推水让河灯漂得更远,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

祈望父亲身体康健,祈望幼弟好学上进,祈望……与夫君岁岁年年,良吉今宵。

她睁开眼,发现沈思洲的河灯已经随水漂出了一段距离。

她疑惑:“你没有许愿吗?”

沈思洲正好整以暇地支着手臂看她,闻言答道:“许了呀,只是我的愿望比较简单,只有一个,所以说得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