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爸[七零](129)
“这么一来,可能会涉及到浪费的问题,那么,请大家听完我提的第三点,再决定要不要做个实实在在的养蚕人,不要觉得桑树林敞开使用就随便浪费。”
“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请大家把每天喂蚕之后清扫出来的蚕沙送到如意澳这边的仓库里来。我会把这些蚕沙做成菌棒,等大棚建好了,正好秋蚕也结茧了,到时候菌棒移入大棚,可以养一冬天的蘑菇。上面的种植养殖任务里是没有这一项目的,一旦咱们做成了,那就是咱们自己的成果。”
“蘑菇一旦开始收获,既可以上交部分给公社算咱们生产队的积极分,又可以往城市里的供销社销售,还可以留下一部分给自己家日常食用。请大家放心,这当中的每一环我都会安排专人记录监督,务必做到公开透明,不让任何人中饱私囊。”
“鉴于我们老坞堡的妇女队长不管事,妇女队伍一直拿不出手,所以我建议,菌菇养殖的人手从各位婶娘和嫂子里面选,而负责监督记录的人选,也从女同志里面选。前者需要有一定的养殖经验,要有责任心,足够细心。后者必须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高中更好。”
“那么,就趁着今天进行第一轮的竞选吧,毛遂自荐就行,我会把每个参选的同志记录下来,回去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确认。”
晏姝说完,晒谷场上当即交头接耳起来。
有人说不行,家里上有老下有的,不可能抽出空来全天跟着晏姝干。
有人说怎么不行了,老的又不是躺着动不了了,小的想想办法,让村里弄个托儿所,安排专门的人手看着呗。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
晏姝含笑看着这一切,耐心等着第一个毛遂自荐的勇士。
意料之中的,第一个举手的,是唐大姐。
她还没想过蚕沙可以做菌棒养蘑菇,她觉得很稀罕,也很好奇。
便走上来,理了理衣服,道:“我先来!我可喜欢吃蘑菇了,那滋味,那叫一个鲜美。正好秋蚕收了冬天要歇一季的,那桑树林和大棚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试试看,万一能成呢?不比吃一冬天的豆腐和白萝卜丝儿强吗?我报名,我相信咱们晏队长,这读过书的,脑子就是灵活,肯定能成!”
唐大姐这么一带头,后面上来毛遂自荐的就多了。
足足二十几个人呢。
晏姝详细地记录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和能支配的时间,准备等回去之后再跟杨怀誉一起讨论讨论。
有的小媳妇是人来疯,回去之后被家里人一撺掇肯定就不来了。
还有的小媳妇虽然能干,可是家里男人不愿意她抛头露面,也是个麻烦。
所以这事,不能一锤定音。
等她宣布散会的时候,人群里站起来一个老大哥,是上次跟她竞选二队队长的陶轩。
跟派出所所长陶明远是堂兄弟。
陶轩问了一句:“刚才毛遂自荐的有几个知青同志,我想问问,他们明显是读过书的,比咱们有优势,是不是那负责记录算账的差事肯定会交给他们?”
“那也不一定,我还是要进行二轮筛选的,最起码会出点题考考应聘这个岗位的人,所以没有什么是肯定的,还是要看个人能力。”晏姝这里记录的名单里确实有几个知青。
他们一直游离在整个生产队之外,虽然说是来支援建设的,却始终没法融入这个乡村。
不过,他们在听说了晏姝的计划之后,全都赞许不已,有些见过世面的,第一时间选择了支持晏姝,并在唐大姐毛遂自荐之后,也上台了。
晏姝觉得这是个好事,要搞活经济,肯定需要见多识广的能人志士,所以知青的加入对她来说,算是喜闻乐见的事。
不过,听陶轩的态度,好像有点抵触。
晏姝没把话说太绝对,冲那几个不安的知青笑了笑,回去了。
不过她刚到家,知青里面就派了个代表跟了过去,敲了敲院门,问她可以进去说话吗?
晏姝抬眼一瞧,呦,是许悠琳,医学院的呢,被家里胁迫着替她弟弟下乡,书念到一半不念了。
专业虽然不对口,但是人家文化水平高啊。
晏姝便笑着请她进来。
原以为她会再说些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拉拉票,没想到,这姑娘一开口就问:“我大学学的是精神病科,要我帮忙给小杨看看病吗?说不定我能治好他。要是能治好他,就麻烦你给我们知青一个机会,我们也想为生产队贡献一份力量的。不过我也承认,我们有私心,我们不喜欢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看上你的菌菇养殖这个项目了。所以,如果你能接受我们加入的话,等菌菇养殖真的成功了,我们可以帮忙提供销售渠道的。比如我们那里的供销社,还有我们父母就职的单位。过年的时候不都要发福利嘛,除了那些常见的糕点和糖果,要是能捎上一包鲜嫩的蘑菇,那肯定不少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