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府小财迷(242)

作者: 唐初八 阅读记录

如今得知自己下月即将能与女儿相见,且还有机会儿说上一些体己话时,太夫人自是欢喜不已。

沈扶摇嫁入北定侯府的时日虽然不长,但也已有一年了。

这一年来,她看见过面目慈祥、笑容亲和的太夫人。也看见过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莫家当家主母。亦看见过老人躺在病榻,虚弱不堪的模样儿。

但唯独,没见过她欢喜至激动、激动至无措的样子。

眼眶微红,却极力忍着。

脸上挂满了欣慰与慈祥的笑,但眸子里的惦念却如此之深,如此之浓。

素来极有主意的太夫人,此时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她要么紧紧闭着嘴唇,掩饰自己的失态。

要么,每每开口,都省不得连声儿都颤抖。

“母妃也说,已有许多年没跟外祖母一块过过生辰了。身为子女,不能常伴母亲身边儿尽孝,到底是她不孝。”

三皇子殿下看着太夫人这般模样儿,倒也不觉惊异。

只仍旧是一副好儿子、好孙儿的样子,在中间传着话:“前几日御膳房那头给母妃送糕点时,母妃还说想念侯府里从小吃到大的桂花糕。”

“这熹妃娘娘!”

太夫人听言,不禁无奈摇头。

言语之间,多是宠溺:“都多大个人了?竟还是这般嘴馋!”

说罢,又道:“不过话说回来!熹妃娘娘自幼最爱吃的,便是桂花糕了。说是桂花糕清香扑鼻,甜而不腻。小时候,每每只要她顽皮儿,我便拿桂花糕来做名堂。

她一听说没得桂花糕吃,立即便乖巧得很。这么多年来,也多亏了桂花糕,才能炼就出她那沉静柔和的性子。”

言毕,太夫人眸子一闪,略显失落:“只可惜,熹妃娘娘出嫁得早。以前在府邸的时候儿,还能让人回来取个糕点。如今入了宫,倒也难了。

再加上,那做糕点的师傅年事已高,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早些年请辞回乡后,倒还有过三两封书信,感念侯府给的安置银,让他可以安度晚年。

但这几年,也不知是怎么的,竟是没得消息了。”

话说到此,太夫人深深叹了口气儿:“他家乡远在江南,也不知寻不寻得到?来不来得及?甚至……不知他是否尚在人世?”

“母妃不过是回想起了尚未出阁的日子,随口一说罢了。而孙儿就是一个传话的,顺口提了这么一嘴子,外祖母不必放在心上。”

说罢,又道:“倘若外祖母当真因为这么一句话,而费尽周折、劳心劳力,那便是孙儿的不孝了!莫说母妃会责怪孙儿,就连孙儿自己,亦过意不去。”

三皇子殿下话虽如此说,可面儿上却不见有半点愧疚之色。

只是寻寻常常与太夫人闲聊,纯属给太夫人解个闷。

“熹妃娘娘是我亲生的闺女儿。”

太夫人宠溺看了三皇子殿下一眼,道:“她说的话无论是大是小,我都会放在心里。”

沈扶摇听着祖孙二人的对话,觉得无趣儿,正想着是否该寻个什么由头离开。

却不曾料,三皇子殿下突然将目光转到了沈扶摇身上,道:“不过就是桂花糕罢了,谁做还不是一样的?母妃不愿吃御膳房送来的糕点,不过是因那东西没有家的味道儿。

孙儿听闻,弟妹乃是一个经商奇才。京都之中最出名的糕点铺‘回味阁’,便是弟妹的产业?孙儿虽没吃过‘回味阁’的糕点,但却也听过它的名声儿。

若外祖母执意要给母妃带些糕点过去,不如就直接在‘回味阁’拿上两份好了。”

说罢,又道:“母妃素来心疼表弟,将他视如己出。如今表弟成婚已有一年,母妃却从未见过弟妹。偶尔,也免不得念叨两句。

倘若母妃生辰时,弟妹能带上自家铺子的桂花糕前去给母妃祝寿,想必母妃定比吃了蜜饯儿还开心。”

“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太夫人点了点头,对此十分赞同:“你母妃身为姑姑,也确实是该见见这位侄媳妇儿的。”

说罢,还不忘夸赞沈扶摇一番:“你弟妹那‘回味阁’的糕点,味道儿连我都挑不出错来。熹妃娘娘素来嘴馋,想来定会喜欢。”

言毕,转头朝沈扶摇问道:“你说呢?扶摇。”

“承蒙祖母与三皇子殿下厚爱。”

沈扶摇缓缓起身,行礼道:“这桂花糕,扶摇定让‘回味阁’好生准备着。”

三皇子殿下听言,将目光从沈扶摇身上浅浅挪开,再不看她一眼。

只又东扯西扯的,跟太夫人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沈扶摇大清早便被太夫人念得有些头疼,如今对三皇子殿下与太夫人之间的对话,倒不那么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