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府小财迷(300)

作者: 唐初八 阅读记录

沈扶摇不愿过多解释,只装作是自己太过冲动:“我不过是不愿瞧见小人得志,无辜者遭殃罢了。”

言毕,沈扶摇也撑着桌子起身,道了句:“出来也有一阵子了,回去吧。”

是该回去了。

至少,就今日的事儿,青黛院那头休想害到沁雅姨娘。

毕竟……

沁雅姨娘虽然瞧起来柔柔弱弱,楚楚可怜。可说到底,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

北定侯莫昌海,已有一阵子没让人传过家书回来了。

自从莫昌海承袭了老侯爷的爵位,被派往边疆以后。每月一封的家书,从不会间断。

纵使偶有延迟,也是战事吃紧的时候儿。

像现在这般,家书整整迟了一个多月未来,且边疆那头又毫无动静的情况,二十多年来只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莫昌海大战匈奴,险些丢掉性命。那一次的战役,让他整整半年下不了床。

莫慎儿便是那时候儿,怀上的。

庄眉宁听闻莫昌海出了事儿,非要前往边疆去探夫。

太夫人担心儿子,却因年事已高有心无力,只得点头同意,让莫固安陪着庄眉宁前去。

京都与边疆,距离甚远。

庄眉宁这一个来回,便用了将近四个月。

再加上在军营照顾了莫昌海一个月,竟是接近半年没在京都。

那一次,太夫人又要担心儿子,又要担心儿媳妇,硬是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

现如今,再度发现莫昌海晚了家书,心下越发不得安宁。

她终日将自己关在小佛堂里,为莫昌海念经祈福。

而沈扶摇,也撇开了所有的事儿,守在一旁抄写经书。

“祖母,您用些点心吧。”

莫止湛身子稍稍调养好了一些,便又开始处理大小公务了。

今日好不容易抽了空闲回来,却瞧见他最在乎的两个女人,将自己关在小佛堂里。

“孙儿听蒋妈妈说,您今日早膳与午膳都没吃。再继续这样下去,身子怎么熬得住?”

“湛哥儿啊。”

太夫人停下敲打木鱼的手,满目担忧:“我担心你父亲啊。”

“父亲一生为国为民,自会有好福气。”

莫止湛如何不懂太夫人的心思?

他身为儿子,也一样担心着莫昌海。

可担心,没用。

与其在这不吃不喝瞎担心,还不如保重身子,做些有意义的事儿。

如此,就算真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也还能顶得过去。

“倘若让父亲知晓,祖母您为了他这般折损自己的身子,他如何过意得去?”

言毕,又安慰道:“不过就是家书晚了一个月罢了,许是信鸽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呢?您且再等等,说不定过几日,父亲的家书便送回来了。

边疆那头,现在正是太平之时,没听闻有什么战乱的消息传来。祖母,您就别操心了。”

第232章 :沁雅姨娘上吊自尽了

“就是因为太平静,我这心里才越发发慌啊!”

太夫人捂着胸口,道:“这天高皇帝远的,若真出了什么事儿,咱们也帮不上忙!”

“既帮不上忙,便安心将自己的身子照顾好。”

莫止湛柔声儿安慰:“对于父亲来说,您的身子骨硬朗,便是帮了他大忙。”

“湛哥儿啊……”

“太夫人!二公子,二少夫人。”

太夫人这头,似是还有什么话要与莫止湛说。

却不曾想,蒋妈妈急步从门外进来,小声儿道:“青黛院那头,出事儿了。”

沈扶摇抄写经书的手,微微一顿。

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沁雅姨娘。

而太夫人,在听到青黛院三个字儿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言语之间,也多了几分不耐:“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回太夫人话,是沁雅姨娘。”

蒋妈妈小心翼翼应道:“沁雅姨娘她……上吊自尽了!”

“什么?”

“上吊自尽?”

沈扶摇手中的笔,墨晕染了一片。

她与太夫人同时开口,惊讶不已。

倒是莫止湛,依旧淡淡的,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好端端的,怎么就上吊自尽了!”

太夫人扶着蒋妈妈的手艰难起身,手中的佛珠也不知是扯到了哪儿,竟‘哗啦’一声儿,撒了一地。

“造孽啊!”

太夫人见此,眸子里闪过了几分慌乱:“我莫家这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错事儿,竟惹得菩萨动怒!”

“祖母,您莫慌。”

沈扶摇这阵子,日日陪在太夫人身边儿抄写经书。对于太夫人的向佛之心,已经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她瞧见佛珠撒了一地,忙上前安慰:“这佛珠断了,是好事儿!说不定,是佛主和菩萨,为咱们莫家挡了一桩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