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祁贵女(363)
院子里铺晒了一院子的衣物被面,拆拆洗洗的,竟是好壮观的一大片。
阿常回来看到了,还以为走错了屋子。回房瞧见锦甯正饶有兴致的看丫鬟们缝被面,不禁问道:“压箱底的都翻出来了吧?看看外头那样,不知情的还以为咱们要搬家了呢”
锦甯吐吐舌头:“我也不知道原来竟这样多……还好翻出来晒了,不然再过些日子,保不准我哪天想起来,都背虫子蛀了,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日头也斜的差不多了,早些收了吧”阿常看着她叹气,这丫头,其实是懒得费心去理会这些。衣服什么的,够穿也就好了。只怕她还以为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件呢其实以她的身份,下边人哪里敢让她穿旧衣裳?新做的衣裳能穿上个五六回也都不错了。
锦甯也犯愁:“这么多,我也穿不完,真是浪费。”
下人才不会管你浪不浪费呢他们家又不是用不起。
阿常微笑的看她。
“那些不常穿的,挑几件给丫鬟们改改,也能穿。”阿常道:“我看母妃常拿自己的衣服赏人。”
把自己穿过的衣裳赏人?锦甯怔了怔,还是摇了摇头。
她不习惯,也不会这样做。。.。
343.稻种夏天因为这场大雨的到来而显得阴凉很多,然而宸帝却很心烦。不是听说这里遭了水灾,就是那里淹了农田。好几个产粮大县都有可能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旱灾、水灾,本就是朝廷的两大难。可这是天灾,又岂是人力可阻拦?尽管做了很多的防洪措施,可到头来,该淹水的地方还是被淹了。
除了没有收获,要拨出去的救济银数目也不小。
要是搁在往年,倒也没什么。大梁国库素来充盈,从没有短过钱粮的时候。可今年不一样,大军才开拔几个月,粮草就已经供应了小半,而之后依旧需要大量供应。如果这时候拿出来赈灾,那么到冬天的时候,戍边的战士们可就要节衣缩食了。
蓝正杰在朝堂上带头捐了十万两银的赈灾款,让宸帝很是欣慰。其他官员也只能争先恐后的捐银子,当然拿出来的欠款就不一了。虽然没有蓝正杰说的那样多,不过最少得,也捐了一万两。这将近一百万两的雪花让宸帝心生感慨,他的这些臣子居然都很富裕。
固国公府那边他是不会起疑的,只老爷子的私产怕都不下百万。而且蓝正杰虽然是个耿直不会做生意的,可他的几个孩子却精明的很,大概都是遗传了王氏的。蓝锦华是个文人,明面上不看重银钱,鬼点子却很多,插手的生意保一个赚一个。蓝锦奇那个看似五大三粗的小家伙,自己竟然也偷偷弄了几件小铺子,卖些小玩意,生意很红火,别看小家伙如今再外头打着仗,可他铺子里每天入账的净收入都有千百俩银——而这些蓝正杰这个当爹的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就连锦曦那个小妮子,也再哥哥的铺子里插了一份子——当然那是锦奇疼妹妹,说是入股,其实就是半卖半送的,让她攒些私房银子,日后嫁了人,不至于处处都要向婆家或是娘家人开口。
当然,这一切王氏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她乐得看几个小儿女折腾,攒体几攒私房,她统统都懒得管,反正府里不差银子,丈夫的薪俸不够,还有庄子上田地里的产出,再不济他们家明面上还挂着几个盈利的铺子。
不过十万两银也还真是笔大数目了,就宸帝所知,固国公府账面上能拨出来的也就这么多。心里挺高兴,想着当初封给蓝锦甯的雁乐郡到底没白给,人家还是很懂得投桃报李的。
人家有钱是人家的事,人家愿不愿拿出来给你,就要看人有没有这个心了。
其他人也差不多,有权势了银子什么的来的还不容易?就算不靠旁人送礼,整几个铺子还不行么?朝廷可不讲究什么不与民争利,爱开就开,只要不仗势欺人就好,因此大梁的官员们还是很自觉自律的。当然,不是没有人以身试法,不过宸帝从不是个宽厚人,有一个算一个,没逮着算你运气,逮着了,就自认倒霉吧
不过这次大伙都能这么大手笔的出血,还得感谢蓝正杰这个头带的好。没办法,人家都这样表示了,你出个几千两好意思啊?家里实在没办法也就算了,可问题是谁家真的穷啊得,就当巴结皇上了,总得落个好不是?就是那些自诩清廉的翰林儒生,都乖乖的往外掏了银子——尽管心疼,却不能落了面子,这可是赈灾啊
钱款有了,粮食却还成问题。受灾的可不止是大梁周围的一些小国家,就是东盛、暨国也一样,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罢了。大家都遭了灾,粮食富余的情况是极少的。这粮食是有钱也没处买去,宸帝得了银子没高兴两天,又愁苦上了。
王府也出了银子,五万两,不算多也不算少。本来靖王爷是打算出个三万两意思意思的,不过看亲家那样爽快,面子抹不开,咬着牙又添了两万上去。陈氏不管帐,眼不见心不乱。韩侧妃却犯了难,拿着账簿唉声叹气。府里的庄子种的粮食不多,也受了不小的灾。虽说不是颗粒无收,但佃户们只怕交不出许多钱粮来。府里吃用是不成问题,但也需要俭省。这一下子拿了五万两出去,账面上不过余留了三千两,最多不过支撑个把月的。
锦甯看韩侧妃这样犯愁,偷偷拿了二万两私房给她。
“我怎么能拿你的银子?”韩侧妃连连摇头,又叹气道:“其实也不是差银子,府里每个月都有进账,哪怕少些,也够用了,往年也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家里的存粮,也只够吃到开春的时候,明年春耕的时候,只怕要捉襟见肘了。”
佃户的日子过的比自家还紧,说不准到冬天就要断粮吃野菜了。他们虽然是主子,却也不能不管底下人的死活,说不定还要倒贴一些,毕竟春耕还要指望佃户们,不吃饱又怎么有力气耕作?
锦甯惊讶道:“如今买不到了?”
“受了灾,只怕难买。就算买得到,也是一大笔银子的花销……”韩侧妃说起这个就烦,把账簿一推:“罢了,不说这些了,其实也就是多花费些银子的事情。”
锦甯笑笑,把桌上的银票夹在账簿里:“韩姨就收着吧,全当是我出了一份子您忘了我那个封郡还是皇上赐的,尽一份心里也应该。”
韩侧妃看她一脸坚持,也不好拂了她的好意,便道:“那我先记着,等过些日子……”
“过些日子就当是家用好了,反正我们成亲的时候屋里也花了不少钱了。”锦甯认真的道:“您也不要有什么想法,就当世子和我孝敬公公婆婆的。”
韩侧妃笑她:“我知道你孝顺还不行么?还跟我显摆起来了。罢了罢了,我不拿这钱指不定你也不会安心,我先收着了。不过若是日后用不着,我可是要交还你的。”
锦甯笑着不接话,韩侧妃拿她无法,也不再说什么。收都收了,再推来推去的,反倒显得虚起来,说起来都是自家人,既然家里如今有难处,又有什么好客气的。
“甯儿,你说我们家都这样,那那些百姓呢?”韩侧妃解决了自家的问题,便开始想起别的来。京城里已经陆陆续续有了一些流民出现,都在城门口聚集,只是保不齐有人看见了,回来绘声绘色的说起。
“节衣缩食怕是轻的,卖儿卖女的也不少。”锦甯点了点头道,她也听闻了,只是一直没见过。京城里有几家名声不错的已经开始在外边摆施粥的摊子了,如今还接济的过来,时间长了人一多,只怕要犯难。到了冬天,这些人如果不肯离去,该怎么处置?宸帝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露宿郊外,可京畿也没那么多地方让人住。不过这些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有粮食,谁还愿意流落在外头?最主要的,还是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