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遇到她(52)
最开始的两周,胡小薇每天都在认真听讲,甚至会细致做好笔记,周末回家复习。但《花生》杂志征文大赛入围的消息一下子中断了她的好习惯。
起初,她只打算花一周时间,写出《相机的相遇》那篇稿子。可等稿件寄出后,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去翻阅杂志的手,思绪也经常飘到很远的地方——她是否会一.炮而红?她能否入围全国十六强?如果拿到第一名,她又应该怎么选择?
说不上具体是从那一天开始,胡小薇放弃了学习方面的上进心。课堂上,她一有空就借着做笔记的掩护,偷偷写小说;回到家更是无心学业,拿出买的言情小说,翻来覆去仔细品读,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
“NEXTSTAR”征文比赛,点燃了胡小薇心中的文学梦,也无形之中熄灭了她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
——毕竟学习太苦也太累,永远都有那些天资聪颖、自制力极强的学霸们等在前面,而她必须用尽十分努力,才能勉强进步一点点,得到的夸赞也只有自己知道。而写作就不一样了,她已经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一定比每天啃着语数英的课本有前途,不是吗?
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结束,胡小薇却后知后觉感到焦虑。
这一个月,她根本没有好好翻阅过一次课本,每次作业都是敷衍了事,周考的成绩在不断退步,但那是七班内部的排名,每次emo完就忘掉的事情。
只有这次年级大排名的月考,胡小薇才感到害怕。
告别金梦瑶,胡小薇回到教室。
刚结束月考的教室闹哄哄的,桌椅归位发出刺耳的响声,卫生委员大喊着动员值日,但胡小薇缓缓趴在桌子上,内心如坠冰窖。
“语文其实也不难,那些古文在补习班我们都复习了,翻译应该没有扣分点。作文审题也蛮简单的。”
“英语完形填空,说真的,补习班的老师太厉害了,整理的常见单词表太有用了,背会简直无敌有木有!”
“物理补习班的课堂例题,我晚上回去要再整理一下。虽然老师给的题目不多,但每一道题都很精悍,是典型啊。”
“还有……”
补习班……补习班……补习班……
胡小薇捂住脑袋,从金梦瑶口中,她终于意识到了补习班的好处,但好像已经太迟了。
仿佛印证胡小薇内心的恐惧一样,浑浑噩噩度过两天后,第一次月考的成绩终于贴了出来。
胡小薇的月考成绩从班级第10名跌到了30名,年级排名也从100名跌到了200名开外。
其实客观讲,许多同学和老师,甚至就连当初同意接纳胡小薇的七班班主任和胡建强夫妇,也不认为胡小薇是作为一个好学生“发挥失常”——因为胡小薇以前成绩就在中下游,偶然一次的爆发,在他人眼里不过是运气好,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所以没有人给胡小薇压力,也没有人带着异样的眼神打量胡小薇。
甚至还有同学拉着胡小薇开心吐槽,这回终于不在年级前100名,不用去那个该死的补习班,周末时间可以痛快休息了。
胡小薇却焦虑异常,嘴唇都起了皮。
她捏着手里新出炉的成绩单,盯着上面年级排名的“213”这个数字,又看到好朋友金梦瑶的成绩是年级第一,就连卓一航也考到了年级第二,内心一阵茫然。
笔杆就握在手里,她很想翻开身边的课本开始用功学习,却感到课本纸张如千斤重,迟迟不能翻开。
她甚至恼恨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在征文比赛上,如果寄出稿件后就收心学习,她远不会退步至此。可事后恼恨于事无补,况且这都是她主动选择的。
这种熟悉的焦灼笼罩住胡小薇,她猛然意识到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曾经困扰她多年的老朋友,一个叫拖延症的家伙,再度呼啸而来。
**
比起焦虑的胡小薇,二十五岁的胡薇乐状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她坐在英语中级翻译证的考场上,教室的空调气温有些低,吹得她皮肤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直打哆嗦。
但比起身体的不适,她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恐慌。
在十年前的世界,由于英语尚未像后世那样普及,再加上中级翻译证本身难度远超初级,报考中级证书的人并不多,到考场按时参加考试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教室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
但复习了足足三个月的她,怎么都不应该对着卷子上的英文单词,一个都看不懂,一个也不认识。
考试先播放听力材料,播报人抑扬顿挫的英语腔调传到胡薇乐耳中,像是天书一样,只能听懂一些“he”、“she”、“it”这样的简单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