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166)
长得倒是高,和东家站在一起时,还比东家高了一个头。如何他蜷缩的坐在牛车上,看着有些可怜巴巴。
青年郎君穿一身蓝色短衫,料子是棉布,在他们眼里是好东西,但和他们远远见过的那位魏十三郎君身上穿得可逊色得多。
脸又白又俊,比好些女郎要都要好看,青鹿谷中,除了东家,再没人能比得过。
林娘子也好看,但瞧着也比这位魏七郎要逊色些。几人心中忍不住怀疑,长得这么好看,真的能指挥他们打架嘛,怕是连他们三人都打不过,若是没些实力,谷中兄弟可不会服气。看来这位长得好看的魏七,还有得哭呢。
魏成缨任三人看,他自巍然不动。牛车颠簸,他支着腿,眯眼看着渐行渐远的千门城墙,眼神沉沉,不知在想什么。
牛车晃晃悠悠走在路上,后面跟了密密麻麻的一串人,和上次的逃难不同,这次他们有吃有喝还有牛车,不必花费大把时间用在走路生存上。
这就给顾月照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每每看见饿得只剩个皮包骨的乡亲,心里便入泡了苦水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人也越捡越多。
余槐城。
在乌四娘和谭见青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在顾月照回到余槐时,县中的春耕补种已经完成。
粮食虽种进了地里,却是不能立马收获,所以如今首要任务便是满足百姓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病可医的基本要求,这些事如何解决,还得等顾月照回来做决断。
乌四娘和谭见青得了顾月照今日回来的消息,早早便收拾妥当去城门口接人。
千门城无疑的顾月照穿越后所见过的最富有的城池,连带着他周围的村庄也瞧着整洁富裕。
越往西走却越来看出来差别,路越来越窄,人也越来越穷。
远远看到从山麓拐角行来的一行人,乌四娘激动道,“可算回来了!”天知道阿月小诺不在这些日子,她心都是吊着的,她将两人当做了家人,和青鹿谷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两人出门她总会忍不住惦念。
牛车刚一停稳乌四娘就上前关心道,“阿月小诺你们可算回来了,此行可还顺利?”
“很是顺利!”
顾月照跳下牛车,坐了这么久的牛车,她觉得自己屁股都要被颠成八瓣了。
谭见青也上前来,“见过东家!”
“好了好了,都别讲理了,这位是魏全缨,望山帮忙安置下他和后面的灾民,咱们晚些时候再议其他。”
第80章 顾月照睡了一觉……
顾月照睡了一觉, 全身好似要裂开的酸痛感稍缓,吃罢饭后,带着乌四娘和林诺两人从小院前往县衙议事。
余槐城刚经了旱灾和灾民的围城, 元气大伤, 首要任务便是满足百姓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病可医的基本要求。
一个地方的灾后的恢复工作,往往绕不开以工代赈这步。
顾月照想到余槐城外那破烂泥泞的泥路和千门青石铺就的干净整洁街道间的差别,下定决心,以工代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路。如此不仅能完善县内道路的建设,还能给增加工作岗位,让百姓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银两买粮食活下去。
第二件紧要的事, 便是得加快速度训练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她问过谭见青, 县里卫所兵甲两千余人, 再加上青鹿谷护卫组的两千多人, 总共四千余人。
若是只为一般的自保,这个人数肯定够了,但若要做其他,这个数目肯定是不够的。
征兵肯定还得征的,可是这征兵入伍的福利可得再好好商议一下。
如今百姓大多都排斥成为军户,其因为大齐对军户管控严格,凡官衙记录在册的军户人家, 世代承承袭,一人做了军户, 世世代代便都只能是军户。
军户人家不仅遇见战事得顶在前头, 还得和其他百姓一般承担杂役,又要卖命又要承受朝廷的苛捐杂税。且军户一律不得从商,无令不得离开家乡, 也不许家中子弟参加科举。
这些限令条件严苛,偏后勤还保障不上,军中晌银少得可怜,一日才三十文。在如今世道连斤菽都买不起,当军户几乎就是断了所有的后路。
又要马儿跑又不要马儿吃草,这谁能愿意干。
要调动参军的积极性如今唯一能走的路子也只有提高福利这一条,家园认同感这条或许有些用,但能影响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活命和守护家园,百姓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
“首先得提高兵晌,预计从原来的一日三十文提至一百文,另一月再加上十斤粮补贴,兵卒直系亲属参与工坊招工有加分,若兵卒在军中逝世,则由公中帮忙抚养老人孩子,大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