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兴宋(264)

作者:赤虎 阅读记录

“改良——你脑子吃肿了,咱中国人从不擅长‘改良’,但凡‘改良’者,从没有好下场——秦代商鞅、汉代晁错、宋代王安石、明代张居正……那些改良者身死之后,他们的改良措施,能留下来的部分是属于好的还是最差的?”

“可是革命又能怎样?打倒暴君做暴君,一代又一代治乱循环,苦难又一代接一代重复——这个时代是古代中国创造力,财富拥有程度,以及文明的顶峰,毁灭这个时代,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取代它?取代它之后,能否继续推动文明的前进,能否继续这时代的辉煌……

好吧,这么说也许太官样文章了,说现实点:这个时代是百姓生活最舒适的时代,为了能够舒适的生活下去,我们该怎样保证这种舒适,在改朝换代之后得以继续?改朝换代,能够做到这点吗?这才是我迟迟不动手的原因!”

海公子沉默片刻,回答:“你这么说,我也很迷茫,咱们干脆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再说……如果这时代真有帮手,或许还是好事……好吧,我答应帮助你。”

在地下交谈进行的时候,贺小五已经结束了谈话,半醒半醉的摸着黑往家里走,他胸腹中满是熊熊的怒火,经过甜水巷的时候,他站在巷口停留了一下,伸长脖子仰望着巷口第一间屋子。那里曾经是他心上人居住的地方,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留守的几个仆人。

时大郎这次回来之后,那些女孩儿迅速从生意中脱手,仿佛今后打算一心做大家闺秀。目前时大郎拥有的产业,生产已经转移到了乡下,铺子商店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这种做法也是宋代官宦世家通常的经营手段。但这样一来,贺小五心中思念的那个人,也就离他越发的遥远。

或许已经!”可望不可及“。

今后城里这两处住宅,只是时穿的临时居所,听说豆腐西施那儿,房租只结算到六月,但房子已经腾空,新增建的各项设备都无偿的交给了豆腐西施。这么说来,贺小五即使与豆腐西施继续交往下去,也不见得能再见到那个人。

就这么算了?

贺小五很不甘心,他摸摸腰里,那里有方举人赠送的一块银铤,想起方举人说的话,贺小五心中又热火起来,他跌跌撞撞的向自己屋子走去。

天亮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天一大早,时穿接见了屋中的仆人,在穆顺的介绍下,时穿对这段时间工作表现好的进行了打赏,对懈怠的仆人不免喝斥了几句——借这个工夫,残废的海公子轻松的混入仆人当中,成了时穿新雇的、一名专门养护蒸酒坊锅炉的新仆。

海公子的出现,并没有影响时穿的生活,他该干啥还干啥。

处理完家务事,时穿夹着书本来到崔庄女学。这个时候,从嘉兴时氏家族雇来的两名教书先生已开始上课。这两名先生是一对叔侄,年长的六叔是一名老秀才,平常在族中教书为生。去年嘉兴时氏受到时穿的托付,在年前特地于族中选拔识字者来海州任教。这位六叔贪图时穿给的俸禄优厚,便带着交好的侄儿长途跋涉而来,因为时穿不在家,他已经在崔庄等开工许久了,今天终于正式开课,虽然教授的学生是女人,但看在薪水优厚的份上,六叔已不太在意男女。

六叔的侄儿与时穿同辈。这位侄儿跟时穿之间,已经是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在宗族里他排行第三十四,时穿便按照规矩,称呼他“三十四兄”,或者简单的称呼为“三十四”——虽然是兄长,但作为雇主,时穿有权利这样称呼“三十四兄”。

第二百五十八章 看咱点石成金

时家叔侄中,六叔在女学里教识字,课本用时穿编写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而时三十四则负责教授算筹(数学),不过依时穿看,这厮的数学水平也就比现代的小学水平稍高一点,崔庄女学现在已经上到时穿《女书》中的第二册,已经进入“鸡兔同笼”等方程式应用问题,稍稍复杂的例题弄得这位族兄手忙脚乱,似乎自己也没能搞懂,对着书本愣了半晌,这才迟迟疑疑的照本宣科……

但这点小瑕疵,时穿也不在意。他站在新盖好的学堂窗外,听六叔上完了千家诗的课,而后看着六叔摇头摆脑,恋恋不舍地捏着课本一路走一路吟哦走出门,然后微笑着看三十四兄上台,开始上筹算课……但三十四兄昨晚开场白后,轮到时穿上台了。

“今日讲的是《家庭经营术》,我写此书时,内容参阅了一名西人、在咱们春秋年代书写的一本经技书,这本书应该是世上最早的‘经济’书。哦,现在的西人普遍识字率不高,所以这本书即使在西人的世界,看得人也不多。

但是,等西人到了咱宋人的识字普及率后,我想这些知识将成为西人成年前的普及知识,以及成年人最基础的应知应会,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

这是大宋,宋人从不怕学习别人的知识,所以“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属于这个时代,所以时穿介绍经济学知识渊源的时候,也没有满清式的回避与篡改,他说的很坦然,台下的人听的也神情自然。

崔庄女学虽然名震四乡,附近乡绅纷纷辗转托门路想让自家女孩入学,但其实整个学堂,加上十八名桃花观出来的女孩,总计只有五十二名学生。正因为一个上学的名额如此难求,所以才这么受追捧——两位郑氏姑娘现在也坐在台下,她们就是崔庄女学最后的两名学生。

女学采用分班制教学,五十二人被分作三个班轮流上不同的科目,今天是两名新教师上任的时刻,所有的学生都在大课堂参加典礼,时穿借这个机会,用闲谝的语气开始了第一节经济术教学。他随手翻动着书本,让书页哗哗作响,而后嘿嘿一笑,继续说:“经济术,第一章就是‘边际成本’——请注意:是‘边际成本’而不是‘成本’。所谓成本,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买张牛皮十文钱,加上针线、加上工匠薪水三文钱,做出来的东西,成本为十三文钱——这是账房先生的思维模式。

而经济学家考虑的是:这十三文钱投资下去,由此引发的外延式边际成本是多少?这个意思……你们知道雪崩吗?……不知道啊,那你们在山上看过坠石么。石头滚下山梁,越往下滚,带动越多的石头,声势越来越大。而投资也是这样,第一笔钱就像第一块石头,投下去之后,会带动越来越多的边际效应——从春秋时代开始,如此考虑成本问题的人,被称为‘经济学家’,今后识字率上去了,这样考虑问题的就是‘普通人类’。

经济,就应该这样考虑,你等今后经营家庭产业,也要摒弃那种账房先生似的成本考虑。因为用账房先生式的思维经营自家投资项目,常常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比如看到某项投资收益畸形,赶紧采用账房先生的成本核算方式堵漏洞,结果这项投资没收益了;又加大账房先生式成本刺激,想要保本,结果,乱了!

所以我这门课,第一课要告诉你们‘资本的最基础特征’:边际成本。在管理家庭产业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账房先生是用来记收支账的,千万别让账房先生做‘专家’。自家投资下去的时候,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多考虑‘边际成本’,考虑收益的时候也要考虑边际收益——比如咱铺子里买大件货物赠送小礼品。赠送礼品的这动作本身不挣钱,是亏本的,但赠送活动带来的其他收益呢,这就是赠品的‘边际收益’了。

再比如,咱家箱包作坊的箱包小配饰都是外包给崔庄村民的,用账房先生的核算方式,咱们收购小配饰基本上不挣钱,有时甚至要小赔一点——但外包这些小配饰因此减小了咱们厂房占地面积,减轻了我们作坊常备工匠的数目,这就是边际成本的减少。哦,由此增加的我时家对村民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村民收入上去后到咱家商铺买东西多了等等,这就是‘边际收益’了。

上一篇: 宋时明月 下一篇: 强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