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476)
稍后,撤回来的崔庄团练进入冬季整编,时穿开始按战时编制编录团练队伍——即将出战的团练是以海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崔团团练就必须混编一些其余县的力量,这也是让其余各县出资出人的方式之一。
随后,编录好的团练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牵两三只猎狗进入山区剿匪——这出自于林冲的建议,通过剿匪训练各部的配合,以及磨练杀姓。如此一番动作下来,等十一月海州新任知州上任时,整个海州四县已经找不见一名愿意抢劫的人。
当然,张叔夜留下的财富还不止这些,最主要的是,他奠定了海上贸易新规则。
乘着信风刮起,海州一船一船的向外发送外贸货物——有了从南洋西洋返回的宋商指引,大宋的外贸出口不再是固定的茶叶、丝绸、瓷器老三样。商人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货物,比如镜子、玻璃器皿,以及葡萄酒、糖霜(蔗糖)等等。巨额的贸易输出,使得这一年海州市舶司仅仅凭借一个季节的收税,就跃为六大市舶司之冠——上缴市易税、市舶税约两千万贯。
这也意味着:按照大宋十五税一的税率核算,一个信风季节,海州的出口货物就达到了三亿贯——这个数额还不包括其中的部分小额走私贸易。
这样的交易量下,赚钱的不仅仅是时穿一人,所有参与外贸出口的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连相关产业的工匠,都获得了足够的收益。而在新贸易规则下,交趾南洋等国,也不再是单向冲大宋输出贵金属、输入货物,他们也开始有自己外贸输出——棉花、硝石、铁矿石等,从此,双方的交易变成有出有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新上任的知州来自河北,原先是真定府判官,姓章名昭,字重华。大约,朝廷感到海州这两年一直不安宁,如今它填补了杭州失陷后的空缺,成了税收重地,需要派一名有军事经验,且稳重的大臣前来坐镇。
张重华上任前肯定与张叔夜有过交流,接官宴之后,一上来就旧话重提——接官宴刚刚结束,其他人都告辞了,张大人独留下时穿,询问:“时大人,海州团练整编的如何?”
时穿是县级官员,这位张大人是州官,这也许就是“附郭县”的悲哀,上司可以越级指挥。
按理说时穿这位主簿应该主管县里的财政,俗称“钱粮主簿”,但时穿如今连账本啥模样都没见过,瞿植凤那老家伙把县财政把持的很紧,嘴里总唠叨着“反正你马上要出战,这一去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所以就不麻烦了”,结果,反而县里治安那块,他有麻烦就找时穿的茬。
时穿是以海州“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名义上他还要带一名“团练使”上司出去,此前为了整装团练,他特意从沭阳县、怀仁县、东海县抽调了部分人力手,以此显示整个队伍代表海州四县……不过,现在有一点问题,队伍的开拔费找谁支付?
时穿拱手,回答章知州:“大尹,这崔庄团练并不是‘校阅团练’,大家的武器都是由乡绅赞助的,而且我们是火器部队,需要准备的物资很庞大,一旦补给不足,火器没了火药,连烧火棍都不如……所以,下官还需要一点时间,更需要老大人拨付一点钱财,用于置办火药。”
实际上,火器存在着这个弊病,正是朝廷不肯将火器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原因。从《武经总要》成书之后,朝廷上下都意识到火器装备的重要性,然而提炼火药的工序麻烦,储存火药更麻烦,弄不好火药就要吸潮失效,责任谁来承担?
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所以一直到大宋最危机的时候,哪怕南宋灭亡关头,宋朝廷依然没有把火药大规模装备军队,并编录出一支纯火器部队。
对于崔庄团练这支队伍出战,朝廷上下是乐见其成的。可是要朝廷掏腰包,那就要三思了,道君皇帝如今主要精力是拿国库的钱修自己的形象工程——艮岳、景福宫,再没有兴致像过去的皇帝那样供养军队,所以宋末才兵变频频,而章昭作为官场老手,也秉承张淑夜的观念:这支团练怎么折腾都行,可是让朝廷出一个铜板,不行!
“本官廷见完毕出京的时候,枢密院已经下达调遣海州团练的诏命,估计这会儿,诏命已经出京……长卿啊,朝廷是调拨不出来一分钱的,其实,我听说崔庄团练的装备已经不错了,哦,比许多禁军都要出色。我觉得,你们如今这样子上阵,足够了。
咳咳,本官出京的时候,童使相恰好也动身前往江宁府,他反复叮咛,一定要让你们在年前开往江宁……长卿,这事儿由你督办,你可要多操心点。”
时穿肆无忌惮的冲知州大人翻了个白眼:“大尹,装备不齐,士兵们上阵难免损伤,朝中的大人觉得我们装备已经很好了,哼哼,上阵厮杀的又不是他们,他们当然不担心了。我崔庄团练不是‘校阅团练’,守护地方有责,但如果朝廷强要我们去外地作战……”
时穿斜眼看着知州,不以为然的补充一句:“我不奉诏,又能如何?”
章昭心里直叫苦:坏了,这位时长卿的愣子脾气又上来了。早听张叔夜交代,这厮虽然披上了读书人的外衣,可骨子里依旧是桃花观里被打傻的二愣子,稍不留神,冲撞起来,让人很下不了台。
可是时穿说的有道理,大宋并不是一个对上司奴颜婢膝的满清时代,这时候朝廷是可以讲道理的,乡绅们自己组装一队团练,只用来保护家乡的,让他们跨境作战,他们不愿意,你一点没脾气。
章昭头疼的摸摸脑门,只好把张叔夜的承诺有重复一遍:“长卿放心,你走之后,你以前担任的各项职务,一切照旧,出战的团练由你做主,团练使不再派遣,那巡海水军也由你带走——本官坐在这个位子上,不过是按前人画的圈子做道场,绝不更改前人的一切。”
第三百九十章 咱不想去洗臭脚
时穿望了望章昭——事出反常必为妖。新来的大尹如此好说话,有阴谋。
时穿马上站起身来,试探说:“大尹,我们的这支团练,打起来全靠火药支撑,每一次战斗耗费的火药数量巨大,火药这东西运输起来极危险,所以我才希望:我们团练出战后,火药的输送由专业人士——拔头水军负担。至于江宁府所在,朝廷的队伍嘛……我们可不可以不去江宁府,因为我打算直接在杭州附近登陆。
大尹,我们军中储存大量火药,辗转运输过于危险,而且跟其他军队混在一起,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大人,我不是说必定会发生意外,是因为我们火器军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举火等等,我可以约束自己的军队,但管不住别人,所以跟别的军队处在一起,那些所谓的友军,对我们来说比敌人还危险,且我军需要的补给量太庞大了,深入苏南后,每移动一步那些火药都要辗转运输,困难啊!”
这有点跟朝廷的作战计划不一样,朝廷方面是希望大家会合后,由英明的统帅,最喜欢瞎指挥并葬送自己部下的童使相,指定出征序列,队型,甚至阵法……但时穿列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江宁府即将汇集的军将都是童贯在陕西使老的骄兵悍卒,让他们听一个小主薄的约束……咳咳,现在能把时穿哄走是章昭的紧要任务,至于上了战场后……哈哈,那时穿就要服从战场纪律的约束了。
章昭点点头,不置可否的问:“长卿打算带走多少团练?”
时穿拱手回答:“下官带走一千名团练,加上补给人员,合计三千余人。”
一千多人的队伍就要独力深入杭州附近抢滩登陆——时穿自己去找死不要紧,耽误了监控梁山好汉的任务,那朝廷调这支团练出战,就毫无意义了——花费巨大成本,还耽误事……章昭摇头:“虽然说火药运输确是个麻烦,可是朝廷在江宁集结兵力,你如果在沿海登陆,误了朝廷点将的时间,恐怕不妥当,还是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