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兴宋(512)

作者:赤虎 阅读记录

紧接着,传来杨惟忠低沉的声音:“马,不能卖,战士的生命……还,还,还要打仗呢。”

府州镇将折可求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杨将军的意思是:战马乃是战士的生命。朝廷调我们来这里打仗,就是想依靠骑兵的高速,不是让我们卖马来的。没有了战马,晋西蕃兵算什么?”

只听时穿诱惑的声音响起:“那么,打完仗呢,难道要带着战马回家?……这个,你知道期货吗?不如这样,打完仗后你把战马卖给我,一千匹不算多,三千匹更好,我只当买了笔期货,给你一部分预付款,事后你把战马交给我,我把余款付清,咱们……”

可不能听下去了,再听下去,晋西蕃兵要被忽悠的打完仗后走路回家了。刘镇赶紧撩开门帘,大声说:“军报:方腊亲领大军北征,五十万大军进入婺州(今浙江金华)、衢(今属浙江)州。宣州宁国县(今安徽宁国西南)失陷,方腊军进围广德军(今安徽广德)。

此外,秀州方七佛四十万大军进入湖州(今浙江吴兴)境内,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起而响应,湖州糜烂……枢密使与太尉决定克日出兵,婺州观察使,步军统制王禀统东路军迎战方七佛;我军南下,迎战方腊!”

广德军与这座方腊水军大寨相邻,这也就是说,方腊已经打到了附近位置,双方只相距几天距离。

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第一谜

时穿这几日看地图,早已把周围地形看的精熟,他闭眼一琢磨,摇头说:“果然是‘送死策略’——我从海州前路迢迢带来战船助战,若是将我们摆放在秀州方向,我可以沿松江逆流而上一直攻击到苏州太湖。如今我调拨到西路,西路有什么水道?沿运河攻击到太湖,那不是置广德军于不顾吗?明明我的优势在秀州方向发挥更好,却让我到西路……”

刘镇马上反驳:“长卿,这个活儿乃是我与童贯争来的——东路主帅方七佛,乃是能征惯战的骁将,连郭师中都丧命在他手里,我等团练兵地理不熟,士兵不整,仓促去去迎战方七佛,那不是找死吗?让打惯仗的王禀去迎战方七佛,正符合孙膑赛马的‘三胜’之道——以上驷对上驷。

相反,方腊任人唯亲,识人不明,甲仗不知,虽驱使五十万之众,却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你说自己的水军无法发挥,可是西路河道稀疏,正利于骑马奔驰,我们晋西蕃兵的优势正好发挥殆尽——这可是三千骑兵呀方腊见识过骑兵吗?”

战争岂是一加一减就可以计算出来的,海州雷火兵如果完全发挥特长,晋西蕃兵能类比吗?

算了,刘镇就是一个比童贯还要瞎指挥的军事盲,跟他争论,那外行道理能气死你。

时穿马上又问:“西路军总共有哪些人?”

都到了这会儿,刘镇还不知道把人都捏合在一起,操练一下彼此的配合。而时穿是这一战的西路第二文官,相当于西路第二人,临上阵了居然要询问主帅部下有谁?刘镇这个一把手当得,实在有够烂。

时穿问的是内行话,府州镇将折可求与晋西蕃兵首领杨惟忠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赞许。而刘镇居然还没觉悟,傻傻的回应道:“咱们现有歙州团练两万五千人,婺州团练一万七千人,加上两浙路团结兵三万人,还有你海州兵与晋西蕃兵,总人数达到十万人,迎战方腊军,想必是够了……哦,还有宋江的队伍,也分在我们西路军。”

时穿听的直摇头,他问话的本意可不是这个。更何况,刘镇统军好贪多不烂,瞧瞧这些杂牌军数目,就是到童贯一定是把所有的杂兵都打扫打扫,扔给了刘镇,而刘镇居然乐呵呵的接受了。

时穿真正想问的是:这些人在哪里?

歙州团练还没有渡江;两浙路团结兵的统领、新任“东南第三将”辛兴宗自己刚上任,连手下的兵都没有认全;婺州团练……唉,不提也罢。因为这伙人刘镇根本指挥不动。

更况且,军将报备的人数能算数吗?时穿报备一万人,他本想着营中人来来往往不断,加上水军凑数,点校时一定能蒙混过去——可刘镇到现在未曾点校。反正朝廷不给这伙人发薪水,只提供一些不足额的粮草,而大宋引进占城双季稻后,目前正处于粮食大爆炸阶段,供给二十万大军粮草不算为难,所以军将说自己有多少人,刘镇一概相信。

时穿现在有正式火枪手三千人,加上两千长枪兵,以及部分民夫,总人数在八千人上下——光他自己就虚报了两千人,可想而知那些兵头怎生虚报。而对面的杨惟忠,据时穿所知虚报也不少,明明连马夫算上不足七千人,报备一万两千人,比时穿还要虚增冒领。可就这样,因为后勤官低估了战马的胃口,杨惟忠的人常处于饥饿状态。

所以,刘镇说自己有十万人,时穿估计能有三万人上战场,已经不错了。

跟刘镇没法沟通军事问题,时穿转向杨惟忠,问:“你的人都在吗?”

这就有点上官垂询的意味了,杨惟忠站起身来,叉手恭敬地回答:“下官,名下、可战之兵、三千五百骑,已,整装待发。”

打仗了好啊,打起来就会有缴获,就不会再饿着了。

刘镇兴奋地插嘴:“好好好,本官就指望党项骑兵冲锋陷阵,撕开方腊的口子……”

时穿不客气的插嘴:“战马宝贵,冲锋陷阵的事情让我来,我军负责撕开方腊阵型,杨将军随后掩杀,辛将军(辛兴宗)负责随后跟进,扩大战果……至于那些歙州、婺州团练,则负责沿途带路,引导大军通行——杨将军,把你的人拉出来与我军稍稍演练一下配合——林冲,你为先锋,明日带一千火枪手先行,至广德军边境梅渚镇停步,等待大军赶到。

杨将军,林冲的侧翼交给你了,你自林冲两侧分路而行……”

杨惟忠看了一眼刘镇——幸好刘镇不是一个揽权的人。他一个知县,就要出战了,心中对战事丝毫没有底,连手下一部分人还没有过江。而自己觉得一团乱麻的军旅事宜,时穿三言两语分割清楚。虽然时穿采用的战略与他预计的不同,但用最强悍的海州兵正面冲击敌阵,用次强的晋西蕃兵跟上扩大战果,用第三强且人数最多的两浙路团结兵收割战利品,进攻的层次分明,而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刘镇无需费心竭力整合其余部队了,那些人反正是跟着打酱油的,战斗力差点也无所谓。

“我等攻击方向是歙州,王禀攻击方向是睦州,东西两路军马在歙、睦之间寻机汇合!”刘镇插话提醒。

刘镇这么一说,等于默认时穿调兵遣将了,杨惟忠立刻拱手:“大人,我军战马水土不服,这两天吃的又不好,很是掉了一些膘,如今要出战了……”

时穿诧异的反问:“你刚才不是说,‘三千五百骑,已整装待发’吗?”

杨惟忠急得面红耳赤,似乎言辞不够使,怎么解释也说不清楚。府州镇将折可求连忙上前帮忙:“惟忠的意思是:党项兵出战是没问题,但因为战马状况不太好,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所以不能一路疾走,而冲阵破敌,更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哦!”时穿马上旧话重提:“杨将军,我刚才说的你考虑了没有——你瞧,我的战马虽然数量少,可每顿吃的都是精饲料,大豆与麦子。所以战马归我了,不亏呀。再说,冲锋陷阵嘛,哪能不死几匹战马?现在我把冲锋陷阵的活儿揽下了,你权当自己在战斗中死了一些马,把那些该死不死的马都卖给我,如何?金子,你喜欢吗?不喜欢金子我拿货物跟你换,海州的货物背回去,比金子更值钱,怎么样,考虑一下?”

“多少钱?”杨惟忠脱口而出。

“完了完了!”刘镇心中哀叹:“这会儿,拦都拦不住了,看来晋西蕃兵真要光着脚走回家了……哦,背上还背着一大堆海州货物。”

上一篇: 宋时明月 下一篇: 强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