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兴宋(551)

作者:赤虎 阅读记录

登州没有市舶司,从外洋拉回来的货物,因为是由军方运输的,从采购到输送进入目的地,几乎没什么额外费用,这些货物流入登州市场后,迅速被小船转运到各地,登州官府收足了市易税,自然对这些货物睁眼闭眼。于是,高额的利润立刻使原先租用小船的渔夫放弃捕鱼,转战运输业,由此,辽东与登州的航线繁忙起来。

在此期间,枢密院派下来一位员外郎,时穿借助这位员外郎带来的火器匠师,在登州成立了“枢密院火器房登州外房”,他倒腾了百余吨火药应付童贯的需求,其中输送到前线的十万霹雳弹已经被童贯丢给辽国人。此外,登州外房如今还储存着约四十万霹雳弹,未及输送到前线,枢密院已经屡次催促,时穿却不着急——即使刨除了这笔支出,海贸依然收益巨大。据说最先租船买船者,已经获得数倍利润。像董凤昌这样下手晚了,只能坐吃股息了。

乘着时穿心情好,董凤昌插入其中,笑着寒暄:“呼延大人亲戚的木器坊还要扩大啊,可了不得了,再这样下去,呼延家就成了登州数一数二的木器坊了。”

时穿笑着冲董凤昌打招呼:“董大人,黄县最近客商来往多吗?有女真客商否?”

“有啊!”董凤昌随口回答:“自崇宁年间就有女真客商来往登州,带来人参、东珠,裘皮等山货,黄县乃交通要道,往来的人自然不少。”

时穿随意的接着问:“有女真人卖马吗?”

“有啊,可女真人驾的都是小船,那船才一丁点地方,最多装上三两匹马,单纯卖马不挣钱,所以来往的女真客商都是打着卖马的名义,实际上卖的是山货。”

时穿目光中露出思索的神情,继续问:“黄县碉楼还有多少未曾卖出?”

“一百六十二座?……大人不用烦恼,这碉楼好卖得很,不少人询价,回头保准一个不剩。”

时穿将目光转向刁翚与呼延绰——这两个人都是本地官,要说他们对黄县地势的熟悉,不如初次进入中原的女真人,那可真是笑话了。但为什么他们会在黄县中了女真的伏击?而且女真人不止一次在黄线设伏……那么,谁是女真人的带路党?

“那就不用卖了!”时穿故作轻松的说:“林冲,我把这一百六十二座碉楼拨给你,你在黄县放两个指挥的厢军,全部配置弓弩。”

要说这些碉楼的军事用途,别人可能不知道,但见识过茴香堡、玫瑰堡的林冲孙立等人很明白。当初时穿修建这些碉楼群的时候,也曾对林孙二人暗示:“一座碉楼只需两三个守卫者,但攻下一座碉楼至少需要付出两三条生命,这些碉楼群竖立在齐鲁平原上,敌军想来攻,那就一命换一命,我们不吃亏。”

碉楼群开始发售的时候,林孙二人记起时穿的话,曾要求留下部分碉楼做军事用途,但因为股东们要求兑现的压力大,大多数碉楼还是出售出去了,这次时穿特地游览黄县碉楼群,还留下如此多的数量,林冲心中不禁一动,他眯起眼睛,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稍停,只听时穿自言自语:“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没有多少了!”

林冲不知道时穿在说什么,他抬起头来向回答一句“遵令”,一阵马蹄声打断了他的话,远处几位插着白羽的信使一路狂奔,孙立见此,跳到路中喊道:“京东东路防御使、登州通判、登州知府全体在此,是否军情传递,可需通报在场官员?”

信使滚鞍下马,大呼:“枢密院、资政殿联署,五百里加急,急调登州团练、海州团练北上雄州,加入征辽大军。”

第四百三十三章 去跟老娘们打?

在场的人脸色都很难看,这时候,即便是最好站的人也不看好北方的那场战争——20万大军刚刚葬送,朝廷既没有更换指挥官,也没有改变进攻策略的想法,唯指望征调海州团练、登州团练上前线,只要智商不等同于童贯,都知道上去是送死。

童贯智商低吗——智商这个词,全称是“逻辑推理能力”。童贯虽然拍马屁、排斥异己、栽赃陷害、打击报复……方面非常出色,人所不能及,可这些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无关,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童贯的智商等于零。

当然,在场的官员们也不懂逻辑,但大家会类比呀——四十万大军征辽,具体真相暂且不提,但宋军确实败了,陕西精锐二十万丧身,独自保全河北军队的种师道老将军顶了罪,丢了官。西军虽然不剩一兵一卒,但将领都全活着,且一个个无兵无卒的活蹦乱跳……这种局面谁敢出头?

时穿阴着脸不说话,宇文虚中想了想,打岔说:“今日我等不在衙门,身处野地也不是接旨的场所,这信函嘛,不妨让他们送入衙门,衙门里有留守的官员,先让他们接旨。”

信使辩解了一句:“军情紧急……”

“紧急个屁!”时穿禁不住冒出一句粗话:“登州团练虽然是校阅团练,可人数只有三千,如今军械不足粮草不足,而且都散布在各工地上,便是收拢起来也需时日。如今要让他们北上,打的是国战——团练去打国战,闻所未闻。

团练之创立是为了保家护院,他们不是士兵,不曾拿士兵的薪水,也不曾有士兵的武器,让他们空着手去前线,还不如下令让他们自杀。”

信使嚅嗫的说:“不是说海州团练装备火器……”

“那是乡绅自己掏的钱!”时穿吸了一口气,摆摆手:“照大尹说的做,直接把信函送入州衙……快去!”

信使无奈地看了看周围,发觉没有一位官员出声帮腔,他无奈地爬上战马,懒洋洋的催马向登州方向而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用急着赶路了,这几天衙门放假封印,即使赶到衙门,也要等官员上班才能处置。

信使一走,且不说在场的官员,连官道上行走的客商与旅人也在想这个方向眺望,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时大人居然要走……唉,好官不长久呀。”

“就是就是,这位时大人一来,收拢流民筑路,造船修码头,没有半年,整个京东西路盗匪绝迹,眼见得道路修好了,各项投资要见收益了,朝廷却要调走时大人,唉,真是,什么世道?”

宇文虚中与还有刁翚……以及秦桧,都还有两年任期,当然,他们也都大比例参与到时穿的日丽基金会中,所以时穿的动态不仅关系到登州官场局面,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家。宇文虚中犹豫片刻,插嘴问:“时大人,该怎么推脱?”

时穿苦笑:“就因为海州团练自己装备了火器,枢密院就要调动他们上前线,朝廷真是穷疯了——这个国家是谁的?是赵家天下谁敢说是‘百姓的天下’,那就是大逆不道。燕云打下来,是谁的?谁要说是百姓的、是民族的,那就是大逆不道!

咱大宋可是一个商业社会,自古以来,谁投资,谁受益;谁花钱,东西是谁的,这是最简单的商业原则。如今枢密院让百姓自掏腰包去打国战,那么打下的土地归谁?投资者有没有资格要求自己的权力?

官家还下旨‘不许妄杀—人一骑’,真到战场上,敌军来了怎么办?圣旨不许杀敌,难道要让士兵站着让敌人杀?这样的战斗,我们去多少人都是送死谁想去,报个名?”

宇文虚中还想说什么,秦桧突然插嘴:“咱们的基金会,恐怕也要早点散了。大人走之前,至少要做个安置。”

秦桧确实是状元之才,早期的秦桧是个坚定的主战派,按照历史上留下的记录看,青年时代的秦桧提出的应战策略,基本上是最正确的策略,可惜道君皇帝父子最选错的,不选对的。

时穿在京东东路搞建设,需要大量的官员协助,太学里的官员清闲,基本上都被调入官署,协调各地筑路工程,而秦桧凭着他卓越的才能,立刻在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时穿早期还对秦桧有成见,但后来迫于此人的能力,还是予以了重用,于是,秦桧便成了时穿的智囊之一。

上一篇: 宋时明月 下一篇: 强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