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摄政王他又脸红了(250)

作者: 科西嘉 阅读记录

男人最后被带进了队伍, 皇帝嘱咐刘喜,待这人醒来,务必盘问清楚身份。

杭絮站在一边, 看男人的四肢被人拎起, 带到别处, 他满是尘土的脸带着一种北疆特有的风霜,他的盔甲、他的身材, 活脱脱就是一个北疆的士兵。

可若真是如此, 为何男人会出现在京城,用凄惨的语调, 喊着如此石破天惊的话语?

她不由得有些担忧。

-

回到皇宫后, 皇帝很快同意了皇后与陆太医的请求——让宋辛也留在皇宫,为皇后调养,顺便把对方周围的服侍人数又加重了不少。

杭絮重新开始在大理寺与王府来回的生活,派出晋州打探消息的人手已经回来,容琤也忙碌起来。

柳阳景依旧是一副温和的模样,可她已从寺丞口中得知,这人实在效率惊人,短短五日, 就已经把该查的都查了一遍, 连仲武与杜羲纬何日何地见过几面, 都清清楚楚。

她到来的时候,柳阳景正在写着什么, 见有人靠近,也不停笔,她便低头去看。

纸上洋洋洒洒已有数百言,从杜羲纬犯案开始, 把他如何挑选人手、如何运出图纸、如何销毁证据、如何隐匿……写得清清楚楚,且桩桩与现有的线索相合。

半刻钟后,柳阳景放下笔,不看身旁的杭絮,抖一抖生宣,放到一边。

她只好出声问道:“柳大人在写诉状?”

一般的案子,诉状一般由苦主请人写成,,不过像这种大案,无人上诉,由官员代为书写,也不是没有。

“不过是一点猜测,称不上诉状,许多部分尚存疑,还不是断案的时候。”

他站起来,终于看向杭絮:“我今日要去兵部侍郎的府邸一趟,王妃既然来了,正好一起。”

杭絮颔首:“现在就走?”

“现在启程。”

-

杭絮松松拉着缰绳,漫无目的地思索着。

上回柳阳景几乎把整个杜府都搬空,物证全在大理寺,这回再来,要找的只能是人证了。

杜夫人,还有杜津远,他要做的,大约就是从这两人口中问出点什么。

不出她所料,来到杜府的会客堂,柳阳景并没有派人去搜查,反而自顾自倒了杯茶,和座上的杜夫人说起话来。

杜夫人脸色相比上次,更加憔悴了些,神色忧愁,肤色苍白,可见到柳阳景,还是强撑着笑了笑,“柳大人,不知案情进展如何,我家夫君在狱中可还平安?”

杜府被大理寺的人团团围住,不能出门,自从上次杜津远偷偷跑出去后,周围的防护更严密了些。

杜夫人在府中忧心忡忡,却无法作为,愁郁压得一张脸满是憔悴。

“杜夫人放心,”柳阳景温声道,“案情进展喜人,至于杜侍郎,他在狱中也并未吃什么苦头,身体还算康健。”

妇人松了口气:“无事就好、无事就好……”

她没有意识到的是,柳阳景说的进展喜人,指的是表明杜羲纬是叛徒的证据越来越多。

“柳某今日来此,是想问杜夫人几个问题。”

“杜大人尽管问,臣妇一定知无不言。”

柳阳景放下茶盏,神色不变,缓声问了几个平常的问题。

杭絮也喝着茶,在一旁听着,暗道柳阳景这人实在心思深沉。

他问的问题看似平常,可细究步步都是陷阱。

他问杜羲纬平日几时回府,神态如何,想问的其实是对方是否在外逗留,又是在做什么;

问他平日除了公文图纸还看些什么,问平日言论,问府中出行玉佩的分发……

杜夫人懵懵懂懂,一一回答,最后,更是道:“柳大人问印章?那些印章都是我夫君的心头之物,从不外界,偶送几个给挚友,从未外借过。”

杭絮握紧手掌。想要出声阻拦,却硬生生压制了冲动,只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若印章从不外借,岂不正好证明仲武手中印了章子的书信,乃是杜侍郎亲手写成?

原本就明了的证据,现在更是板上钉钉。

柳阳景微微笑起来,狼毫笔搁下,有了这一个回答,其余都不重要了。

见对方放下笔,杜夫人,忙问道:“柳大人还要问吗?”

柳阳景将写满字的纸折起来,收进袖子里,“我已问完,不打扰夫人了。”

杜夫人点点头,她望见对方脸上微微的笑意,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柳大人这么高兴,想必夫君离出狱也不远了。

-

问罢杜夫人,柳阳景又问起杜津远的位置。

“臣还有些问题,要想询问杜公子。”

杜夫人道:“津儿离家数年,才回来没几日,对夫君的事不太清楚。”

柳阳景摇摇头:“只是例行问答罢了,总不能问了杜夫人,却漏下杜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