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他又脸红了(253)
虽然这样说着请求的话,但杭絮还是看出对方眼里隐藏得很好的漫不经心。
他的询问,不过是为了让人挑不出错处,至于杭絮到底会不会去,他毫不关心。
她也微微笑起来:“既然柳大人邀请,那我自然要去。”
-
杭絮回到王府的时候,容琤已在书房,神色不比自己好上多少。
她坐在书桌的对面,趴在桌上看对方,椅子挪动发出些许声音,惊动正在沉思中的男人。
他抬起头,满面的凝重在望见杭絮消散大半,“阿絮回来了。”
杭絮见他的神色,猜测道:“是晋州的事?”
容琤颔首:“不错。”
“派往晋州的探子已经回京,据他们禀报,晋州城内的一个仓库里,发现了大量的兵器。”
“不仅有普通的刀枪剑戟,还有武器司研制的新式武器,其中四成以上由镔铁制造。”
她心头一惊,问道:“有没有抓到什么人?”
“只有一个看守仓库的老人,老眼昏花,问什么都不回答,其余的或许都听到了风声,全都逃走了。”
不知怎的,杭絮心头升起一股放松的情绪——她原以为,这又是一桩指向杜侍郎的确凿证据。
她将自己这一日的见闻告诉容琤,对方微微蹙着眉:“襄助他人?这似乎不像大理寺卿的性格。”
杭絮哼了一声,“柳阳景说的好听,其实不过是想多拿一份证据,按他谨慎的性子,证据再多都不嫌。”
“说什么为了杜夫人,不过是为了说服杜津远罢了。”
“若柳阳景能保下杜夫人的一条命,倒也确实是帮助。”容琤淡淡道,“没有想到,兵部侍郎的儿子竟然就是扬州的那位画师。”
她叹了一口气:“他跟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她还记得那时对方死缠烂打的模样,絮絮叨叨,一说到与画画有关的事,就停不下来,把一浦的荷花画得如有天成。
现在却颓废而易怒,似乎已经接受父亲叛国的结局,不想做出任何努力。
“是否能振作起来,还需他自己想通。”
“阿絮与他无亲无故,尽力劝了,便不必愧疚。”
容琤伸出手,搭在杭絮的左手上,那里沾着一点墨水的痕迹。
她翻过手,把墨水蹭在对方玉白的掌心,长舒了一口气,“对。”
-
翌日。
杭絮与柳阳景到达皇宫的时候,正值下朝。
柳阳景忙着去找皇帝禀报,杭絮便悄悄绕到前殿,找到了容琤。
男人穿着金红的朝服,头发很规整的梳起,只在额头余下几缕碎发。
她望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人影,挥了挥手。
容琤直直向前的的脚步一顿,歪了个角度,向杭絮的方向走来。
他走近,问道:“阿絮不是同大理寺卿入宫?”
“他去见皇帝了,我是算准了时间来找你的。”
她转个身,拉住对方的手:“快,正好跟我去看看皇后的情况。”
-
坤宁宫附近的守卫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进了宫门,里面的奴婢更是数不清。
杭絮与容琤被带到皇后面前时,对方依旧坐在那个软榻上,不过神色精神很多,脸上也带了些笑意。
不过最大的不同,还是坐在小板凳上的宋辛,他拉着皇后的手,仔细把着脉,诊完左手诊右手,许久才站起来。
他拍拍手,“不错,皇后娘娘的身体好多了,看来我开的药是有用的。”
他又看向杭絮,“小将军来这里,是为了问——”
话说到一半,便被杭絮的眼神止住。
宋辛下意识噤了声,刚想问缘由,门板“吱呀”一声被打开,阿月清脆的声音传进来。
“娘娘,我来送药了。”
少女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把托盘放在桌上,再把里面的三碗药依次端出来。
皇后望着漆黑的汤药,皱起眉:“怎么多了两碗?”
“宋太医说了,娘娘的身体还没好全,所以他改了药方,加大了药量。”
阿月把一碗药放在妇人手上:“宋太医也是为了娘娘好,娘娘快喝吧,等凉下来,药性就不好了。”
望着阿月期待的眼神,皇后手指微微抽动,把药碗放下,微笑道:“没有茶,我可喝不下去。”
阿月心领神会跳起来:“娘娘等着,我去给你泡壶热茶。”
少女端着茶壶,一溜烟跑走了。
门关上的下一刻,宋辛便蹿到桌子边,把三个碗里面的药汁都闻了一遍,又从袖子里掏出药粉,在每个碗里都撒了一点。
白色的粉末在汤药中迅速变成黑褐色,接着凝结成块,沉在碗底。
杭絮望着那三碗散发苦涩气味的汤药,问道:“里面果真下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