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摄政王他又脸红了(338)

作者: 科西嘉 阅读记录

或许他最后悔的,是自己没有早些身亡,目睹这一幕,明白自己的赴死不过是无用功。

惊险的一幕过去,老人被拖了出去,地上的血迹也被擦洗干净,客堂重新恢复平静,只不过萧耘的身边又多了几个御林军,防着他与那人一样,鱼死网破。

萧侍郎的脸色已转为煞白,他还在咬牙辩解着。

“陛下,那管家三年前来到我府中,臣识人不清,没有看出他的险恶用心,或许那地道就是他的手笔,臣是当真不知啊!”

皇帝冷笑一声:“萧耘,人证物证俱在,你以为朕会听信你的辩解吗?”

萧耘张张嘴,还想说什么,一声“扑通”打断了他的话。

众人朝声源看去,萧沐清跪在了地上,脸色苍白,神色惶恐。

她面向皇帝,忽地磕下头,再抬起来时,声音坚定,一字一句道:“陛下,臣女要揭发自己的父亲。”

“早在一月前,臣女就在府中发现了父亲与外族交流的蛛丝马迹,臣女那时太过天真,被家父搪塞几句,就不再怀疑。”

“清儿,你在说什么,快住嘴!”

萧耘猛地站起来,温善的脸变得狰狞,欲向萧沐清扑去,却被身后的御林军制住。

皇帝冷冷瞥了他一眼,看向萧沐清:“你继续。”

“可后来在臣女的有心寻找下,线索越来越多,臣女不得不信。在仓库中有数件兵器,书房中有新式兵器的图纸,还有与塔克族交流的信件。”

“臣女惊骇不已,可父亲却威胁臣女不许说出去。父亲说,一旦揭发,不止他,连臣女也要一同斩首。”

“臣女一时惶恐,选择了隐瞒。”

“但这段时间,臣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愧疚无比,深觉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今日之事,更让臣女发觉,父亲所作所为已是天理不容,如何能再隐瞒下去。”

“揭发此事,虽我与父亲赴死无疑,但保全的却是陛下与宁国。”

“不孝女,你、你怎么这样说你爹!”

“爹,孝道虽大,但国重于家,您让女儿隐瞒,可女儿实在问心有愧。”

萧沐清转向萧耘,咚咚磕了几个头,抬起来时,额上已有了血迹。

“爹……”她哽咽道,“女儿揭发您,虽尽了忠,却为不孝。”

她看向皇帝,那双悲切的眼睛眨一眨,便滚落数滴眼泪。

“陛下,请将臣女与父亲一同打入天牢,父亲的罪责,就让我来承担一部分吧。”

第162章 温承平拿不到房梁上的……

萧家的闹剧落幕, 最后的结果在杭絮的预料之内——萧家所有人被关入天牢,萧府被封禁彻查。

然而出乎杭絮意料的,是萧沐清。

皇帝吩咐完一切后, 特意叮嘱了刘喜, 让其把萧沐清安排得好点, 不必用刑。

她不得不感叹对方的好算盘,为了明哲保身, 竟然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父亲拖下水, 而且看皇帝的模样,她显然成功了。

杭絮当然也不会浪费这个时机, 趁着皇帝没走, 赶紧把自己查到的东西一五一十禀报。

和柳阳景一唱一和,不仅把杭文曜和杜曦纬的罪责洗得干干净净,顺便让皇帝对塔克族的怒气更深了些。

回程的马车上,杭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疲惫地闭上眼。

“终于……结束了。”

在怒斥塔克族一通后,皇帝当即表示了自己冤枉杭文曜的愧疚,大手一挥派人将杭府解封,明日杭文曜便可归家。

“阿絮这一月, 做了许多事。”

容琤低低的声音响起。

刚才杭絮陈述的时候, 他也在一旁, 自然听得清清楚楚。

桩桩件件的证据,都被杭絮和柳阳景一一反驳回去, 短短一个月,她就能做到这种程度,足见用心之深。

“不、还不够。”

她身子一歪,就倒在容琤肩上, 手臂绕过去,握住对方的。

“马坊不到一百个北疆人,我才不信容敛在京中只有这一个地方,经过这一次,他肯定会更加隐蔽。”

“还有萧耘,他能被我们发现,何尝不是因为被推到前面,作了挡箭牌。”

“不知在背地里,还有多少人跟他同流合污。”

说到此处,容琤忽然侧头看向杭絮,“阿絮,回京途中,我发现了一件怪事。”

听见对方严肃的声音,杭絮坐直了,也郑重问道:“何事?”

“在途经蓟州时,我在一处驿站落脚,那驿站正是温承平前去的、藏匿着书信的地方。”

“可我问了当地人才知晓,温承平到达驿站的前几日,此地突逢大雨,驿站进水,房梁腐蚀,更换过一次。”

“既然房梁更换,那温承平是如何拿到藏在房梁上的书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