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他又脸红了(473)
她们一个长居皇宫,一个生活在草原,对这种小而古朴的城池怀着极大的热情。
不论是街口一家卖糖人的,或是打着“二十年老字号”的烧饼摊,抑或是清晨众人扛着锄头出城耕作的场景,对他们都是新奇至极的食物。
看见杭絮的时候,容攸的眼睛亮了亮,拉着阿娜尔跑过来。
“絮姐姐!”声音活泼泼的。
“你们今天去哪儿玩了?”
“城西,那里有一大片野樱桃,居然春天就结果了!”
容攸从袖中拿出一个帕子,小心翼翼地掀开,里头几颗小果子显露,它们的颜色是青涩的绿,偶尔染了几抹红,煞是好看。
“就是还没有成熟,有些难吃。”容攸抿嘴笑笑,看来是已经吃过了。
“又酸又苦。”阿娜尔皱着鼻子补充,“过两个月我们再来。”
“你们还是不必来了。”杭絮把事实告诉两人,“就算成熟了,它还是一样难吃。”
再过两个月,这些樱桃变成粉红色,水灵灵地挂在枝头,看着就好吃。但经过杭絮数年的亲身体验,成熟的樱桃虽然没了苦意,但依旧能酸得人掉眼泪,当地人一般是用它们来做酸酱的。
“啊……”容攸小小叹了一口气,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果子会不好吃,但她依旧珍惜地把帕上的果子收起来,放回袖中。
几人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一队士兵转过街口,在他们面前停下。
“王爷王妃,商队已至城外,城主请你们过去。”
杭絮一怔,微微颔首,“带路。”
离开的时候,她回头看了一眼街道,不知何时才能再过上这样悠闲的日子。
城楼上,任衡站在窗口,望着远处那支灰色的长队,它像一条长蛇,在绿地上蜿蜒前行。
“吱呀”一声,身后的门被打开,他没回头,道:“小絮儿,你来得正好。”
杭絮走近窗前,抬眼便看见了那支长队,她估摸了一下距离,大约还有两刻钟才能到城门口,确实正好。
她不急着下楼迎接,坐下来和任衡商讨事务起来。
“小絮儿,你说把商队分为两半,那想好要跟着哪一队了吗?”
“自然是去向察哈尔的那队。”杭絮毫不犹豫道。
延风城离科尔沁不到五十里,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城楼都能隐约看见对面帐篷的尖顶,两者间路程短,自然不必担忧有人伏击。
但延风城离察哈尔足有几百里,近五天的路程,不得不让她投入更多的心神。
听完杭絮的担忧,任衡也陷入思索,“既然如此,不如我再将延风城的兵力借你一部分?”
“延风城的兵力本就不多,再调走一部分,防备岂不空虚?”
“你不必担心。”任衡笑道:“自从上回那事后,我就跟周边各城做好了联络,我一发信号,他们就立即出兵,遇事再也不必向你们借兵。”
既然对方准备了后手,杭絮也不再拒绝,同意了。
上次乌穆沁遭受伏击,他们能够胜利,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杭絮的提前反映、人数的差距不大、对方的轻敌……若是再来一次,她可不保证能再一次全身而退,而最好的保障和底气,只有兵力。
第224章 一个遭受塔克族追击,……
商队在城南停下, 一个着崭新官袍的中年人上前,恭恭敬敬地向杭絮和容琤行礼。
“臣万钧,见过瑄王、瑄王妃。”
听见名字, 杭絮才反应过来, 这就是新来的使者, 他原是吏部侍郎,被陛下特意指派过来。
她原以为对方是个高壮的汉子, 没想到竟是个瘦削的人, 脸色略有些苍白,看来一路上受了不少苦。
容琤上前半步, 将男人虚扶起来。
“万大人不必多礼, 在这里,你我都是陛下任命的使者,地位相同,没有大小之分。”
万钧站起来,咳了几声,“瑄王仁慈,臣却不能废了礼数。”
他确实是个极重礼数的人,初春严寒, 他身后的下人都穿着两层夹袄, 男人却只着一件单薄崭新的官袍。
杭絮想, 或许是他们在信中说回来延风城,对方才将官袍穿上, 吹了半天的冷风。
看着对方苍白的嘴唇,她叹一口气道:“我们去屋里谈,万大人先换身衣服吧。”
进了屋子,火盆燃起来, 对方的脸色才好了一点,他从手下那里取来一叠写满字的纸。
“两位在信中说要将队伍分成两半,臣根据以往心中的商品买卖情况,将商队按种类分开,两边大致相同,请过目。”
容琤接过来,移到自己和杭絮的中间,两人一起看起来。
这纸的前半部分是名册,记录了队伍如今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以及归属何人,后半部分则是如何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