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他又脸红了(554)
内城昏暗,杭絮只能隐约听见脚步声在渐渐减少,却不能确认人员的位置。
忽然,南城响起一声尖啸,明黄的烟花在高空绽开,化成光点消散。
杭絮和任衡齐齐望着烟火,在消失后又齐齐看向对方。
杭絮的语气含着叹息,“安全了。”
任衡则哈哈地笑起来,“总算没有了后顾之忧!”
-
拉克申在东北角楼停下了脚步。
阻拦他的不是敌军,而是横亘整个通道的巨大火势。
火光赤红明亮,还散发着黑烟和恶臭的气味,手下捏着鼻子连连后退,只有他还停在原地,任由面皮被烫得通红。
手下低头上前,瓮声瓮气道;“族长,去东城的路不只这一条,我去派人找找其他的道路。”
“不用了。”
拉克申制止了他,目光却未回头,而是高望着远处。
那里有数点和这里一样的火焰,它们在熊熊燃烧着,组成了一道无形却危险的封锁,堵住了每一个可通过的出口。
他猛地回头,“去西边!”
-
北城门下的敌军已经散开,向四处奔去。
但所有的起火点都被布置完成,火焰完美无缺地堵住了所有出口,只留下东面几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杭絮看向东边,那里是大批折返的敌军,他们重新来到北城门下时,被堵在那里的宁军拦截。
城门边又多了几百具尸体,将原本灰色的地砖染成深红。
原本还可以留下更多尸体,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杀死敌军。而是把他们驱赶向西门。
一刻钟后,城门下的敌军在追击下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面连绵不绝地奔逃声。
到这时,他们三百人的使命才算完成。
那少年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绕着杭絮转,“将军,我们真的成功了!”
他的眉梢眼角都是激动和骄傲,“真的拦住了他们,守住了北城门。”
杭絮随意点头,注视着远处奔逃的敌军,“现在高兴还早着,赶紧去休息,接下来还有仗要打呢。”
少年站定,很响亮地应了一声,跑开和兄弟们说话去了。
杭絮则仍追随着敌军的方位,神色没有半点懈怠。
她不是在威吓少年,接下来,的确有一场更艰难的战役要开场。
之所以要把塔克人驱出城内,其一是为了百姓的安全,其二就是延风城易守难攻,任由他们留在城内,不只要磨上多久的工夫。
把他们引出延风城,引进草原,打一场更快、也更直接的仗。
塔克族虽生长于草原,惯于潜伏暗杀,但宁国的将士也个个是从和草原人的拼杀中生存下来的。
这次纵使不能全歼,也要把塔克人杀个七七八八!
杭絮暗中下了决定,却不曾想还未过上片刻,一个好消息就传了过来。
“使者大人。”
来人操着有些生硬的中原话,杭絮认得他的脸,是阿布都的心腹手下。
他站在城楼上,左右两边各站了一个持刀的将士——他是被押到杭絮面前来的。
“是阿布都叫你来的?”她问道。
“是的,六王子有信,让我交给使者大人。”
旁边的将士递过来一封信,“这是从他怀里搜出来的。”
杭絮接过拆开,一眼扫过,入目是大片的北疆语,端正得与拉克申所书大相径庭。
她认真看到第二行,心中悬着的东西便放了下来。
阿布都在信中说,科尔沁被控制是假象,他和哈萨可汗任由流民中的塔克人偷袭,故意被俘,并放出消息,是为了引出部落和附属部族中的内奸,将他们一网打尽。
商队被他派人保护,没有受损。
信末问了延风城的战况如何,是否需要他们配合。
看罢,杭絮将信折起来,呼了一口气。她就知道,阿布都早有提防,又在河中下了毒药,怎么可能轻易被俘。
那群塔克人自认为掌控了科尔沁的大权,志得意满,却不知体内早被下了毒药,生死只在他人的一念间。
若拉克申知道这个消息,想必会逃向北方,和他的那些手下会合——
杭絮的思绪顿住,她下意识看向西面的敌军,一个计划浮出心底。
若拉克申得知科尔沁被控制的消息后,会前往和手下会合,那她为什么要费心在中途追击拦截,等拉克申到达科尔沁后,故技重施,在河中下药,不就可以一网打尽了?
思及此,杭絮动作起来,她将信纸塞进袖中,挥手召来一人,问道:“这里有纸笔吗?”
手下思索一会儿,点头道:“有,下边的屋子里边好像有一套,将军等着,我给你带过来。”
手下连忙奔下城墙,杭絮留在原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