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101)+番外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胤礽闻言挑眉,没想到他大哥竟然没死赖着不认,真是进步了。

“回京之后别忘了写,大哥。”没意思。

既然闹过了,他便又回到御撵上。兄弟二人前后上了车,梁九功立刻递上帕子让他们擦汗。

康熙笑问:“如何?”

“大哥故意相让,儿子险胜。”胤礽仗着他汗阿玛没看到结果,故意谦虚道。

然后转头就看到他大哥正在瞪他,胤礽报以微笑,完全不放在心上。两人擦完汗,一左一右坐在康熙身边。

康熙拉着两个儿子的手感慨:“你们兄弟若能永远如此和睦,朕到了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胤礽一愣,只觉心头缠绕了好些年的东西忽然都被放空了。从前多年计较,重活一世后兄弟重见。原来所有计较,此时仿佛都成了一时意气。

他停了片刻,才看着康熙的眼睛郑重道:“汗阿玛说道那里话。儿子与大哥是至亲手足,必会永远友爱。”

随即他就看到自己的手被他汗阿玛握住,跟他大哥的放在了一块。而他汗阿玛一脸欣慰。

胤褆不自在的歪了下身子,心道老二今天真是矫情。

大队人马又走了几日后,终于与蒙古王爷顺利会师。但蒙古王爷领着人请安之后,随即便报上了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准噶尔部的营地不久前来了一波生人。他们似乎与外人勾结,正暗自密谋着什么。

来见康熙的是科尔沁部的王爷。蒙古四十九部中,科尔沁部与大清关系最为紧密。这位王爷原比其他部落首领更得康熙信任。

他的话,康熙也不得不多加琢磨。被蒙古部族都没见过的生人,一时半会真想不到会是何人。

“那人样貌如何?”

“与咱们蒙古人都不同”科尔沁王爷仔细回忆,“挺高,脸特别白,好像刷了层浆糊。头发是金黄的,高眉大眼,眼珠子还是蓝色的。看着自带一股悍匪之气。”

他没亲自见到人,是手下的探子回报的消息。不过越说,他越觉得也样貌好似在哪里见过。

康熙心里咯噔一下,这模样,听着像是他在京城里见过的俄国人。

第51章

康熙虽然心里已有判断,但还想再核实,便叫梁九功准备纸墨,亲手画下俄国使者的大致模样。

他拿着画像,脸色郑重地问道:“可与此人模样相差无几?”

科尔沁王爷只看了两眼,想都没想便十分肯定的说:“不会有错。”画像虽然潦草,当时回报的探子报的急,所以他记得非常清楚。

“我想起了,这人就是那个俄国来的!”

他记得两年前,画像上这人带着人从他们部落的营帐之地过,还向科尔沁的族人问过路。

康熙心里一沉,为何俄国人为何准噶尔的人搅和在一起?他回忆起当时在京城里,驿馆总管胡集贤上报,俄国使者与准噶尔同住驿站时,好似确实有私下勾结。

难道当时俄国使者便心怀不轨?而非是因为不想成为大清属国和准噶尔结盟?

他左思右想,到底不能确定具体原因。不过既然已经确定准噶尔有异动,那么此次北上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康熙虽然脑子里想法已经百转千回,但当着科尔沁王爷,面色不过片刻便恢复如常。他故作不在意的豪迈一笑:“罢了。迟早要打,一个两个有什么差别。”

随即又对科尔沁王爷道:“你我难得一见,今日一定要喝个痛快。”

科尔沁王爷是个外粗内细之人,很快明白其意思,也答的痛快:“都听皇上的!”

接下来几日,康熙忙着领着两个胤礽和胤褆,会见蒙古各旗王爷,台吉。再根据其部落大小,与大清的关系远近,颁发给他们不同的赏赐。

蒙古不缺牛羊,赏赐就不外乎是蒙古地界少有的金银玉石之类。

在草原这些时日,会盟两边人马的行程都被排的满满当当。

白日里御林军与蒙古部落一起行猎,侍卫们与蒙古的搏克庆比武摔跤,晚上康熙大办宴席,与蒙古王爷们够筹交错醉酒笙歌。

表面上和平会盟的祥乐,暂时压住了即将面临与强敌不可避免的战争的紧张气氛。

热闹了十天之后,康熙召集大军开拔回京。

大军动身后,胤礽没有陪着康熙同坐御撵,而是窝在自己的马车内。

他毫无形象的瘫在床榻上,和系统说自己积压多日的牢骚:“终于要回京了!再待几天,孤都不一定能靠自己在马上坐稳。”

这几日他的脸都笑僵了,再待下去,迟早会像他们家老四一样面瘫。不只是脸,他的胃也迟早会被蒙古王爷们的花样灌酒给灌伤。

系统默默启动程序检查完胤礽的身体才说:“刚才检测到您的肝脾已经受损,需要尽快调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