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151)+番外
康熙不欲因此再训他浪费时间,便直视戴梓道:“现在俄国人在关外虎视眈眈,裕亲王的折子上说,他们拉了至少二十门火炮,士兵也配有上千把火铳。”
戴梓明白皇上这是在暗示他还得加紧时间做武器,于是沉思片刻后说:“要做火铳,说到底还是在人力。熟练的工匠几日便可做出一把。若要短时间内做出上千把,总得有五百人才是。”
“那火炮呢?”
他起身拱手,“此事还未禀告陛下,臣已经新制出了子母连珠炮,威力是之前火炮的数倍。”随后又顿了一下,说:“要做出二十门火炮,总得要半年时间才行。”
“若朕再多派遣些工匠给你,可否加快进度?”康熙追问道。
关外俄国人的威胁,像不知什么时候会咬人的野兽一样挑拨他的神经,这武器做出的时间若是再控制不好,大清未免太过被动。
戴梓略一思量,说:“若有五千人,再全力赶工,臣便可以保证三月之内做出二十门火炮,两千把火铳,和上千柄的榴弹。”
他说的慷锵有力,胤礽则听的有些无奈,五千熟练匠人哪里去找?
戴梓自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见康熙同样踌躇,又加了一句,“火药与旁的不同,只要仔细小心些,熟练之后便可大量产出。”
康熙抬眼看打量了他几番,见他态度坚决不似作伪,便大手一挥道:“朕即刻下旨,京郊的骁骑营随你分配。”
“谢皇上!”戴梓激动的道,他又瞅了眼胤礽,“那太子殿下…”
康熙冷哼,“太子还有书要读。”
胤礽与戴梓对视一眼,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笑容,“先生有何事都可进宫禀告。”
言下之意就是,有问题你来问我,汗阿玛也不能拦着你啊。
戴梓迅速领悟他的画外音,然后利落的告退了。不过从这天开始,他还真是经常进宫,变着法子的找借口见胤礽,两人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
康熙虽然不满意,但确实也没有阻止他。
因为俄国的威胁,景山的军工厂这里,康熙是要什么给什么。国家机器全力开动,戴梓又得到了一波人力支援,火铳的产量是果然是之前的数十倍。
康熙二十六年,大清与俄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景山的动静不小,康熙也没有要求额外保密,所以朝臣们都知道戴梓的火铳项目进行的吐火如荼。有这样强大的热武器做后盾,人人心底都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对这次战争的态度简直前所未有的淡然。
朝廷都淡定了,民间的气氛明显也没有之前那么紧张。
但是这一年,两方却并没有如各自期望的那般,立即开战。
俄国人也只是会偶尔在边境线上晒个肌肉,并无要侵犯的具体动作。福全却并没有因为对面的不作为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坚定了俄国图谋不轨的猜测。
康熙多番考虑之后,到底还是把费扬古派往了关外。四月,费扬古领军到了关外。可即使是他率军到了,双方都只是短暂的试探,并没有正式拉开战线。
原因嘛,俄国那边有人嫉妒南怀仁,不时在沙皇那里提个反对意见,给他下个绊子什么的。
正因为俄国内部的不团结,才导致了大清获得了一年的短暂休战期。
胤礽除了给戴梓在武器上提建议给方案,这一年也异常繁忙。
不同于北边的气氛,南方的局势稳定,经济作物的价格日渐上升,商税又调整了几次。几次调整的争论,背后都有他在做推手。无他,朝廷必须要用商税上涨的的收入,冲击田税较低带来的影响。
这次操作几乎是商场和官场的联动,商籍入朝为官的利益诱惑,导致了他们商人即使不满朝廷的税收上涨,也还是不得不服从安排。更何况他们之中还有个朝廷派出的间谍,杨衍裘。
杨衍裘在与曹寅的合作中赚了不少,虽然后来也把利益跟下头的代理分了不少,但他还是有大把的盈余可赚。富贵迷眼,使的他自然而然成了朝廷最好的代言人。
商人闭嘴了,但是文官们却有些心里不平衡。
无他,文官们发现,之前商籍科考的不公正待遇被查出之后,现在朝中的商籍话语权竟隐隐有些要与他们分庭抗礼的事态。
这让苦读多年的文官集团如何能平衡?
其实这个事情其实也怪不了任何人,透过现象看本质,手里有钱袋子的人又有了说话的权力,可不就是官途顺遂吗。
文官却不这么想,他们无论如何不愿与商籍共事,几次联名上书,闹得物议沸腾。
这风雨来的快,康熙平息的动作也不慢,他给出了一个所有文官不能拒绝的条件,大幅度上调了所有文官的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