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184)+番外
康熙作为一个大家长,对下头孩子的性情算不上了解了十足十,但每个儿子大概都适合做点什么,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胤礽与他拉扯完炼钢之后没多久,康熙便下旨宣布,他的两个儿子也到了该考验的时候了,三阿哥胤祉到礼部做兼职,四阿哥胤禛去户部打下手。
三阿哥和四阿哥听到旨意,自然都很激动。每个阿哥小的时候听到身边的嬷嬷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读书,乖乖听话,长大之后才可以入朝帮皇上。所以阿哥们最期盼的,也是能早点参政帮他们的汗阿玛做事。
如今可不是终于盼到了。
胤礽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没有过多反应,叫奴才们跑腿送了点贺礼便罢了。只是他心里还有点怀疑,自己给户部侍郎那套账本,他有没有老老实实照着眷写。
事实上,户部侍郎确实没有那个胆子阳奉阴违,所以他还在照着胤礽给的册子苦学现代会计知识。而还没有到户部正式报到的四阿哥自然也不知道,他的好二哥早就给他挖好了一个深坑。
系统直接还不敢相信胤礽把钢厂的事办好了,在他练字时咋咋呼呼道:“殿下连预算方案都没拿出来,您的父亲怎么就答应了?”
胤礽放了狼毫笔,将刚写好的字吹了吹,“汗阿玛权衡利弊,自然觉得这炼钢比研制火炮投入少的多。”朝廷每年的军费都是大开支,如今又多出一份火修筑大坝的份额,自然显得心余而力不足。
“可是这账本到时候都要给他看的不是吗?”
“到时候?”胤礽微笑,“那就到时候再说呗。”反正不论是火铳还是火炮,亦或是炼钢,都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
第89章
系统没有他那么淡定,反而对日后可能会影响到他地位的种种不可预测有些担心,“太子殿下不怕您的父亲秋后算账?”
胤礽笑着摇头。既然想办成这事情,自然得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他下笔时未有丝毫凝滞,无所畏惧般的说:“汗阿玛哪里有那么小心眼,他一贯心疼孤的。”
不得不说,这种混不吝的行事方式,大约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子殿下的另一种标志。
字练完了,胤礽提笔给戴梓写信。他想让戴梓尽快增加高炉的数量,以防后面再造火炮时炼出的钢不够用。系统看着他运笔写字,心想估计这位殿下已经完全习惯了先斩后奏。
与它所料不差多少,这封信甚至没从康熙那里过了明路。再加上景山距离京城又不远,所以这封信当天就到了戴梓手里。
戴梓看完信之后神情很复杂。撇开这本来说好的造火铳突然改成造炉子不说,他这里另起炉灶麻烦事也是一堆的。即使太子殿下有心办差,但他不常往景山来,所以大约也不了解这里的生产压力。
景山这边的高炉现有四个,是足够支撑现在火炮火铳制造要求的。没有了战事,工匠们都比之前轻松了不少。再加高炉也不是不行,但是这炉子还要用来炼钢,难度确实有点大。尤其是要一下增加十几个。
戴梓看着宣纸上明确的数量要求,重重的叹了口气。至少十五个高炉的指标,这任务难度实在太大了。不是他执行能力差,这事情明显是瞒着皇上的,那么需要的调度配合各方,靠他一己之力实在联系不到。
戴梓为什么这么发愁呢?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
首先为了保证高炉内的密封性,温度不从炉身泄出,做炉子用的泥特选用了黄泥,这种泥只有安徽才产。一个炉子要用上千石黄泥。十五个炉子,那肯定要拉十几大车过来,人力物力都得耗费不少。不打申请向朝廷要钱要人,靠着景山这点人根本连重做炉子都办不到。
其次为了保证炉子的高温能达到铁的熔点,炉子得十二个时辰不停的烧。景山这里存储的煤炭已经捉襟见肘,没有皇上特批的手谕,真的不好再派人就继续取用。
还有便是,这四个炉子冶铁炼钢已经出了不少废弃杂质,工匠们曾建议直接疏通到河里的,又怕担上个毁坏皇家猎场的罪名。
那些东西在一处堆积的时间长了,眼看着是要风化成石块了,若是高炉再增加,废料继续跟着增加,这景山就没办法待下去了。
这好好的猎场,本是飞禽鸟兽具有的。如今自从堆砌废料以来,那些走兽已经恨不得躲到深山老林里去。
综上所述,胤礽想不过明路全部办成,难度是相当大的。除了这些,戴梓还很纳闷为什么太子不让他继续做火铳,说好的火力更强的火铳,图纸都到手了却不能下手。
戴梓既心痒又觉得欲哭无泪。皇上,若是您明年来行猎时猎不到好东西,可不是臣本意上愿意如此的。实在是这工匠之事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