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32)+番外
堆肥的制作也简单,先挖坑,把原始的“肥料”和各种秸秆,石灰埋在,用东西把坑盖好,这些东西掺和在一起低温发酵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堆肥易做,原料不容易得,为了瞒着他汗阿玛,胤礽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悄悄进行的。
光是石灰这一项,就是他叫几个下人分批的,从不同地方想办法弄到的。为此,还特意给几人多加了几个月的分利。本是准备着来年再种花草时候用的,没想到这次他种小麦正好用上了。
这堆肥好歹比原始肥料味道小了一点,胤礽也算没白学了。
叫人埋好了肥料,又过了几日,就开始播种了。
当然,我们的殿下仍旧是不可能亲自动手的。
胤礽种地这事儿,康熙可能先被瞒着了,但是他的几位师傅每日都要来毓庆宫给他上课,肯定是知道的。
最先表示不赞同的是熊赐履,他以为现在胤礽应该以学业为主,叫人在毓庆宫种地完全就是玩物丧志的行为。
胤礽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做出一副心怀天下的表情,一本正经的说道:“师傅可知《悯农》,孤初时读,就觉得心头沉痛。”
“殿下为何如此说?”
熊赐履当然知道这首诗,但他不知道太子为何提这个?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孤生在皇家,始终想不明白,诗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天下贪官太多,导致百姓种尽良田也无法饱腹?还是百姓们种的方式有问题,所以无法收获太多粮食呢?”
熊赐履越听震惊,想不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心怀天下,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见老师差不多被说服了,胤礽又接着道:“孤现在人小,虽然不能入朝堂帮汗阿玛,但想来汗阿玛如此圣明,大清自然不会是奸臣当道,所以孤就想,可能是百姓们种的方法有问题。”
“嗯,太子殿下说道有理,所以您就想着自己试试了?”
“是。宋朝学士曾有格物致知之说,以孤的理解,这话的意思就是万事要自己动手试过,才能对世事有更好的感悟。所以孤就在自己园子里先试试,万一可以呢。”
最终,熊赐履被说服了。他还答应胤礽,在这些小麦收获之前,他都帮着胤礽保密。不仅如此,他还答应帮胤礽说服汤斌和张英。
胤礽自然千万个感谢,不断夸熊师傅深明大义。
完全不知道自己又被忽悠的熊师傅,满怀慰藉的去说服其他两位了。胤礽对着已经种下去的麦子,满意的点点头。
系统旁观整个过程之后感慨,太子殿下的这几位师傅,真是好忽悠。
麦子种下去,要发芽还得等几日。初次之位,胤礽还有其他事要做。
因为化学早就背完了元素周期表,他又得考虑系统说的那些实验的仪器,玻璃杯,烧杯怎么解决的问题。
制作玻璃,内务府专门供皇家的作坊。但是一般都是做些赏玩的器物,和整块的玻璃窗。
他书房里的那扇屏风还是让人特制的。
赏玩的器物,他们知道如何做,但是这透明且形状奇怪的瓶子,他们真的会做吗?
胤礽略有怀疑,但是还是想试试。他按着系统给的样式,亲自画好了图纸。吩咐小德子跑一次内务府,叫内务府照着做。
又格外强调,一定要完全按照图上的要求做。
小德子陪着笑脸,看着那纸上长长短短还有些纳闷,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他该怎么跟内务府的人说呢。
揣着胤礽的纸到了内务府,小德子先找了内务府总管凌璞,拿出胤礽画的纸给他看,说这是太子爷要的东西,急着要,让他找人尽快做。
凌璞拿着图纸翻看,他也看懵了。
这些器物说装饰不算装饰,说器皿不算器皿。殿下要这个做什么?
小德子答不上来,只催着他赶紧做就走了。
第16章
小德子走的急,凌璞没办法,只能拿着图纸去找工坊的匠人商量。
制作玻璃的师傅年纪不大,不过三十来岁。拿到图纸之后,他问了几个问题,凌璞都说不清,师傅只能自己仔细看着图纸,揣摩做法。
好在胤礽的图纸画的不算粗糙,具体的数值都用字写的一清二楚。
因为在数学上学过厘米,毫升之类的单位,他在画图的时候,下意识就想标注上去。但又一想,这也不对,大清朝现在除了他,恐怕也就那个被赶走的洋人知道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于是落笔的时候,胤礽就把单位换算成了尺,寸。一张图是一个器物,标的清清楚楚。
看清图上的东西,又在心里比划过之后,工匠觉得难度不大,告诉凌璞说可以先做几件来试试,若是太子爷不满意咱们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