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51)+番外

作者: 戏余朝 阅读记录

小太监干咽了几下口水,稍微顺了口气后说:“皇上请几位大人回去。”

张英正要问何事,见小太监累的都要站不起身了,只能作罢。几人又顶着大太阳往回走。

到了乾清宫,一起跪下请过安,明珠简略了把事儿说了一下。

张英虽然年纪大,但脑子活泛,很快就明白康熙为何忧心。

简单打了个腹稿后说:“皇上,老臣以为,还是尽快把这洋人使者打发了为好。”

再让他在这京城内晃悠下去,恐怕京城布防都被他摸清楚了。

康熙没说许不许,挑眉看了一眼张英。

以什么理由赶走?

张英认真道:“皇上,那使者初次觐见时便说,愿代表他们沙皇与我大清互结为盟国,守望相助。不如皇上就答应此事,签了国书,也好早日放那使者回国。”

言下之意是,不管他是哪路神佛,先送走再说。这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汤斌对此话不太赞同,否定道,“不妥吧,大清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盟约国...”

从来都是周边小国依附于大清,这盟约国,便是允他和大清平起平坐了。

熊赐履眼珠转了一下,没有发表意见。

他刚想起,自己的学生,太子殿下上课走神时画过一张地图。初时他以为是大清的舆图,却不想上面画的是周边小国的国土面积。这地图最上边,面积最大的一块写的就是这个俄国。

他有点怀疑,太子殿下会不会,知道这个俄国究竟是个什么国家?

康熙有些犹豫,大清确实没什么盟约国。这头开了,以后再有,怕不好收尾。

熊赐履接话接的也很含糊,“说到底,是咱们不了解这俄国国力究竟如何,若他强于大清,恐怕真的要从长计议…”

只是这句话刚说完,殿内霎时间安静。

正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俄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才如此发愁。

气氛静了一阵儿,索额图突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除了之前被赶出京城的南怀仁,钦天监里应该还有一个洋人传教士。不如将他叫来,问问他是否知道这个沙俄?”

康熙听完几人的分析,也觉得现在最重要是知己知彼,正想点头应允,不料明珠却突然正色道:“臣以为,不论这俄国国力如何,皇上都不应该签署这盟约国书。”

“这是为何?”汤斌惊讶道。

“臣以为,若皇上未加任何条件便签署这国书,只怕俄国更会以为咱们大清羸弱可欺。到时候狮子大开口肆意索要财物,我们会更加被动。”

索额图心底不屑,但还是摆出了不耻下问的态度,:“依大人所言,难道还有其他办法?”

他虽然最近不爱明面上与明珠对着来,但是说话时总忍不住挑衅。不过这挑衅的意思最近压的很淡,除了明珠,旁人还真不一定听的出来。

明珠完全不把他的态度放在眼里,仍旧恭敬的朝着康熙道:“臣请陛下再召见那俄国使者时,表示大清同意与他们结盟,但结盟必须按照大清规矩,他们每年都要向大清献上岁供才可。”

殿内几人听完后互相对视了一番,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了,对方认为这个办法不太行。

熊赐履听完就摇头:“那使者的态度高高在上,显然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他们都不同意,那所谓的沙皇肯定也不会同意。”

其余几人也点头附和。

明珠嘴角挂起意味深长的笑,“无论他同意与否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此事关系重大,这个使者绝不敢自己拿主意,必要回去请示他们的国君。臣听说他们的国家距离大清山高路远,这一来一去路上必定耽误不少时间。”

重要的才不是他同不同意,是拖延时间。拖过了今年,明年国库宽裕,要打还是要做盟约国,一切好说。

“明珠大人此言极是”张英略微一想,跟着附和道:“这样一来可以保存我大清颜面,二来也可让这使者早日出京城。”

“那准噶尔要如何?”汤斌问道。

康熙的眼神里露出明晃晃的厌恶之意:“他们来不过是想伸手要钱罢了。朕答应给,但只会给他们一半。”

想到赈灾的银钱还没着落,却要白白给准噶尔一笔钱,康熙气的咬牙切齿。

张英察觉到他的面色,郑重劝道:“请皇上为天下计,暂时忍耐以图谋来日报偿。”

其余几人对视一眼,一齐道:“请皇上为天下计。”

现下朝廷绝不能与准噶尔开战,国库银子或许能勉强撑过一次旱灾,但完全支撑不起一场战争。准噶尔更像是一群茹毛饮血的亡命之徒,一旦前方粮草运送补给跟不上,战事溃败,那么京城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