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69)+番外
这可真是说到他的痛楚了,最近正发愁怎么见到老八,老九呢。
不过他很快灵机一动:“既然汗阿玛觉得儿臣与弟弟们疏远,不如儿臣今日设宴,请弟弟们到毓庆宫小聚?”
我见不到山,可以让山来见我啊。只是,除了老八,还得见到他大哥那张臭脸了。
康熙听完沉吟了片刻,便痛快答应:“好,只是不可太晚了。”
“是,儿臣记下了。”胤礽笑得分外灿烂。
但是等他真的设宴,见到“想念”许久的八弟时,他才发现,错了,大错特错啊。
第35章
胤礽整个人是懵的,尤其是当他的腿上一左一右抱着两个弟弟的时候。
说好的兄弟宴呢?怎么成了抱娃大会了。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
胤礽领了旨回到毓庆宫,当即就安排人布置,又亲自去了兄弟们那里一一邀请。他亲自去,不论是当人亲娘的,还是暂时给人当后妈的,都得给面子才行。
于是这一众兄弟无论大小,都按人头聚齐到了毓庆宫。但等人都到齐之后,一开宴,胤礽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其实问题还是在他这边。
胤礽总是下意识的想到,这些兄弟们之前是多么的,互相看不上。从而忘了以他的兄弟们现在的年纪,想互相给彼此翻个白眼都费尽。
现在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的弟弟中最大的那个刚过六岁。最小的那个,刚刚能抱出门,连走路都还没学会呢。
所以一开始,就没什么兄弟宴,换个名字叫奶娃宴还差不多。
不过这场宴会进行时,连他在内的几个阿哥,可真是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龙生九子,各子不同。
从踏进毓庆宫的门,臭脸就从来没缓和过的大阿哥,因为即将一起读书所以高兴的差点手舞足蹈的三阿哥,以及极力板着脸掩饰,但笑意明显比以前多很多的的四阿哥。
还有胤礽自己,在其他奶娃对比之下,勉强能算作“有话语权大人”组。
其次,因为听不懂汉语,但想跟哥哥们说话,却插不上嘴急的一直在哭的五阿哥。还有侧着脸,只要偷看到四阿哥就傻乐的六阿哥,两人一起被分配到“可以聊天,但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来”小组。
再其次的,刚会走路的七阿哥和还要吃奶所以抱着奶妈不撒手的八阿哥,一起被分配到“别指望他们说话只要不哭就行”小组。
就这么几个兄弟凑到一起,再加上他们的嬷嬷和哈哈珠子,这宴的热闹程度光想想就可见一斑。
胤礽作为主人家,想象中的够筹交错场景破灭之后,就彻底变成了操心老妈子,他自从宴席开始嘴就没停过。或是在说:
“小德子,去给五阿哥换了勺子来,他不会用筷子。”
“你们,上心看着点老七,别让他把脸掉汤碗里…”
“六弟,别看着你四哥傻乐了,快吃饭。”
又或是
“大哥别板着脸了,咱们自家兄弟该好好一起乐一乐。来,孤以茶代酒敬你。”
“老三,别跟老四咬耳朵了。吃完回去温书,以后不许带着老四混玩。你功课要学不好,二哥第一个罚你。”
甚至为了表现亲近兄弟,他还让嬷嬷们把七阿哥八阿哥都抱到他腿上。
于是就有了胤礽和他前世“宿敌”世纪大和解的一幕。但不巧的是,八阿哥刚吃饱,有点吐奶…
胤礽一脸黑线的看着自己被老八的口水濡湿的衣袍…想把这小鬼扔出去…
大阿哥胤褆僵了好久的脸,看到胤礽难得的吃瘪场景时,终于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总之,这是一次无论主人家还是参与者,散席之后都身心俱疲的短暂宴席。
人都走了,胤礽对着一桌子残羹冷炙叹息:“孤宁愿去前朝讨好明珠,也不想再哄孩子了。”
“看来现在还是太过勉强了。”系统在胤礽脑子里化成人形,感慨道。
谁能想到,这后世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九子夺嫡”,现在竟然大部分跟普通熊孩子没什么两样。
“你知道就好。”胤礽无奈扶额。
和兄弟们联络感情这事,还是要等到兄弟们能把话说的利索之后才行啊。
宴会第二日,胤礽在早朝前到乾清宫给康熙请安。自从康熙许他旁听早朝之后,这也是他的习惯。
“昨日你们兄弟几个处的如何?”康熙揶揄的看着胤礽。
从他的表情看,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昨天晚上就听说了毓庆宫的一场热闹。今日是特地说来取笑儿子的。
“呵呵”胤礽脸色尴尬,“大哥和弟弟们,都很好…”
“哈哈哈!”康熙一点面子也没给,笑的极为痛快。
笑够了才说:“可用早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