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我当皇后了(190)
褚霖究竟想要做什么?
澹台雁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怔怔地望着手上的圣旨看。
澹台彦明搓了搓脸:“娘娘,那接下来我们该……”
澹台雁开口:“壁州有多少守军?”
“前年录籍时尚有二十万守军,但壁州军不但要防备西南匪患,更重要的是震慑丹苏,使之不敢侵扰边境。”澹台彦明明白她的意思,带着些为难道:“娘娘也不必如此忧心,行宫中有龙武卫驻守,又有大将军冯暄留在陛下身侧,且万一真出了什么事,京城也有几万龙武卫可以支援。”
“等到行宫沦陷,到时候会生侵扰之心的便不仅仅是丹苏了,至于京城……”驻守宫防的龙武卫大半都在京城,先时为了护送太皇太后回京又有许多龙武卫没有归营,现下留驻九成山的尚还不知有多少人,澹台雁眉心紧蹙,“京城中的龙武卫忙着守卫太皇太后,只怕抽不出手来支援行宫。”
广布谣言在前,公发征讨檄文在后,宁王敢反复拿褚霖的身世说事,必是有所倚仗。
褚霖先前处置崔氏时毫不留情,将太皇太后的脸也给打了,本就单薄如纸的情面被撕了个一干二净。若太皇太后出言,以高宗遗孀的身份声援宁王,与檄文一起质疑褚霖的血脉沿续,只怕身在京城的龙武卫也要掂量一二。
而朝廷一旦生乱,周围伺机而动的群狼便会闻着血腥味前来争抢,如果行宫沦陷,大衍必定天下大乱,到时候壁州军守得住壁州一城,防得住匪患和丹苏,又能护卫得了天下百姓吗?
在这时候,澹台雁突然明白了,为何褚霖在处置崔氏之前,宁愿用骗杀的方法也要铲除时苏胡息和莫乎珞珈,只因为崔氏在朝中势力庞大,一旦崔家倒台,朝廷动摇,这些胡人必然会联合起来,再次图谋中原。
彦明也想起了韦氏之乱时突厥横行中原的情景,这场危及大衍存亡的祸乱,最初便是从朝堂争斗开始的。
澹台雁又看了一眼圣旨,做下决定:“我要去壁州借兵。”
事态紧急,几人只能弃了行装,在言家人那里要了几匹骏马速速赶往壁州,澹台雁不得不庆幸先时为了祭典苦练过骑术,在这时候用马车,实在太过耽误时间。
正如澹台彦明所言,隆州往壁州走陆路比水路更快,日夜兼程走了两日便到了地方。
九成山的局势也影响到了壁州,即便有澹台彦明这个总兵亲侄子在队伍里头,几人还是接受了严密的盘查,这一盘查下来,天色也都昏暗下来。
谢府早就知道了他们入城的消息,门房更是早早洒扫燃香等待贵客,这等阵仗自然不是用来迎接澹台彦明的。
谢辅掀袍出迎:“臣壁州总兵,恭迎皇后娘娘,望圣躬安。”
他果然知晓了澹台雁的身份,方才在城门口时盘查的军士并无异色,也不晓得谢辅究竟是如何猜出来的。
澹台雁只得扶起他:“谢总兵是彦明兄长的舅舅,亦是我的长亲,还请总兵不必多礼。”
谢辅身形魁梧,留有一把美髯,在家起居时也身穿软甲佩长刀,行走间别有一番威势。
他抚了一把胡须哈哈笑道:“娘娘是个爽快人,既是一家人,娘娘也不必唤臣总兵,只同彦明一般唤一声舅舅就行。”
皇后和方镇是君臣,侄女同舅舅却是晚辈同长辈,澹台雁不过是客气一句,谢辅这般说话倒让她不好开口了。
谢辅又笑了笑,好似在笑她虚伪,复又摆摆手道:“诸位一路风尘仆仆,不如先入寒舍梳洗一番,舍下已经准备了粗茶淡饭,还请各位不要嫌弃。”
澹台雁连忙道不敢。
澹台彦明在壁州时便住在谢府,把手一甩便自行去自己的院子了,谢家又为澹台雁和孟海、玉内官分别准备了客房,都在邻近的地方。
一路护送前来的龙武卫都被安排到了别的地方,孟海和玉内官不敢擅离澹台雁身侧,但澹台雁想了想,将他们都劝走了。
谢辅虽敢在言语上落她面子,但究竟是承认了她皇后的身份,想来不会出什么岔子。
谢家准备得很周到,屋里热汤香丸一样不缺,澹台雁简单地擦了擦脸,反复琢磨着谢辅说的那两句话,心中焦急难安。
谢辅要当她的舅父,这没关系,她只怕谢辅的另一层意思是,侄儿探舅父的亲,可以;但皇后想要向总兵求援,是不行的。
澹台雁撑着铜盆,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发了会儿怔。
决定下得坚决,赶路时也丝毫不敢松懈,眼下这样快地到了壁州,入了谢府,她却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或许褚霖能提早为她作下这么多打算,也早早就为宁王之事做了许多预备,或许他成竹在胸,并不需要她这般担忧,更不需要她多此一举向谢辅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