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379)
穆空青入殿时, 五皇子正坐在永兴帝塌边给永兴帝喂药
穆空青上前见礼时抬头一觑, 当即便松了口气。
还好,永兴帝面上虽有灰败之色, 却并不见霭霭死气, 甚至还有力气坐起身喝药。
穆空青提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去,连日赶路的疲惫也在一瞬间涌了上来。
穆空青一不留神,脚下甚至被绊了个趔趄。
永兴帝见他这样便调笑道:“病的人是朕,怎的穆卿瞧着要更憔悴些?”
穆空青这些天来近乎风餐露宿。
一路从江南赶到京城, 如今还能站着都得亏他这些年没落下拳脚功夫。
因而他这会儿的面色可真算不上好。
穆空青乍一放松,说起话来也就大胆了许多:“臣是怕御史给臣记上一笔御前失仪,这才被吓成了这般模样。”
永兴帝闻言竟笑出了声,可惜没过几息功夫, 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了,惊得寝宫内众人一阵忙乱。
永兴帝摆摆手:“别忙了,死不了。”
这话一出,在场便没有一个敢站着的了。
永兴帝微微叹了口气:“朕老了,如今死了也是喜丧,哭丧个脸做什么?”
永兴帝年少登基,如今已在位整整六十三年。
他幼时过得不好,身子本就有亏空。登基之后更未曾有过一日懈怠,为大炎殚精竭虑六十余年,一手将大炎从颓败的边缘拉了回来。
能撑到现在,永兴帝自己都觉得满足了。
五皇子放下了药碗,呼唤父皇的声音中已经带了哭腔。
永兴帝有些意兴阑珊地将人都打发了出去,只转瞬间,殿中便只剩下了穆空青和临公公两人。
待殿门被关上后,永兴帝看了临公公一眼。
临公公从袖中取出一封明黄诏书,送到了穆空青的手上。
穆空青一惊,不知永兴帝这是何意。
永兴帝双目微阖:“这封密诏,在新帝登基之后你再打开。”
穆空青心如鼓擂。
新帝登基?
穆空青握紧了手中的诏书,嗓音略有些干涩:“陛下……”
穆空青与永兴帝或许谈不上深情厚谊,却能称一句君臣相得。
穆空青能有今日,与永兴帝的信任和提拔也是脱不开干系的。
眼见大炎盛世将至,这位一手将大炎从泥潭中拉□□的帝王,却偏偏已经走到了暮年。
永兴帝面上带着疲惫,他似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到底未曾开口,只道:“下去吧。”
穆空青沉默半晌,将这封明黄诏书仔细放入怀中,躬身告退。
小黄门为他打开了殿门,穆空青却听身后永兴帝的声音再次传来:“安国公之事,是朕迁怒了。”
帝王寝宫内空空荡荡,让这声音显得有些不真切。
穆空青动作微顿,也顾不得榻上的帝王能否瞧见,只对着永兴帝所在的方向深深施了一礼:“臣替老师谢过陛下恩典。”
久久没有等到永兴帝的应答,穆空青缓缓退出大殿,仰头呼出一口浊气。
永兴帝如今生机尚未断绝是真的,可病危也是真的。
穆空青的身后一阵脚步声,随后便是殿门被关闭的声音。
直到穆空青去了秦府,才从秦老大人口中得知这些天来发生了什么。
今春三月的一场倒春寒,让永兴帝不慎染了风寒,自那以后,永兴帝的身子便一直都不见大好。
而后陆陆续续治了几个月,前些日子才刚稳定一些。
穆空青点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
秦老大人叹道:“外头都道陛下好了,我也这么以为。”
“约莫半个多月前吧,陛下在御书房处理政务时,毫无预兆地昏死了过去。”
穆空青拧起了眉头:“毫无预兆?太医怎么说?”
此时的大炎官场堪称风平浪静,关于永兴帝晕倒一事,穆空青此前竟没有听到过任何消息。
也就是秦老大人如今已是首辅之尊,这才对内情知之甚详。
秦老大人知晓穆空青是被永兴帝急诏回京的,这事便也不再瞒他:“太医说……是中风。”
中风是中医上的称呼,后世多称作脑梗。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许多人在患病初期没什么征兆,直到中期才会突然出现偏瘫、昏迷、高热等现象。再到后期……便是说没就没了。
难怪会急诏重臣入京。
穆空青想想今日永兴帝提到的新帝,又问道:“陛下近日,可是一直将五皇子带在身边?”
秦老大人点头:“不错。”
秦老大人指指上头:“先太子册封那日陛下曾言,我大炎永兴朝只会有这一位太子。如今陛下虽心结未消,但瞧这架势,新帝人选应当是已经定下了。”
好在如今这个新帝的人选是五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