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亦非妖(185)
四海摇摇头,道:“我也是来布施给城外灾民的。”
“啊?”店老板的嘴巴张得都塞下一整个馒头了。
海又道:“你说的对,这上好的白面馒头用来震灾确实可惜,难民要求不高,只要能吃得饱过了这冬天也就是了。这样罢,明日我还来,你就用些杂粮来做馒头吧。不要担心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全要。
”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自己的钱不够,迁飞花给留的钱能撑多久她也不晓得,不过能过一天是一天吧。
唉……要是迁飞花在的话就好了。
店老板苦着脸道:“一个冬天?小姐,我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你有那个财力,可如今杭州封城,何时开城门谁也说不准。那这城内的人除了自家吃喝之外,那家里有余粮的也不多啊。不信你去打听一下,如今的粮店里白米多少钱一升?还有我这馒头,以前一文钱一只,如今已经涨到十一文两只了。”
四海却不知如今物价竟上涨得如此厉害,不由的惊道:“竟这么贵么?”
店老板道:“如今城内看上去平静,其实也是人心惶惶,家家都在囤粮,就是怕有个万一。粮店里所售的米粮也都是有限的,小姐要真想养活那帮刁民过冬,怕是光这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四海想了想自己身上钱银有限,哪里想得了那久远?便道:“不管他,现在能做多少是多少吧。你只管做馒头头吧,真等到弄不到粮食的时候再说。”
店老板笑着摇头,道:“好好好,有生意做谁还不接么?不过到时候小姐往城墙上一站,看到他们挖死人肉来吃的时候,可别吐的太厉害。”
四海怔了怔,知道这老板是在替自己不值。不过她却不打算停手了。
“我没关系,老板你这就把馒头装车,随我去城墙吧。”
因为之前陈员外布施的时候有了经验,店老板动作很快,很快就收拾好了馒头,用一条用于保温的棉被包住放满一板车,随着四海向城门走去。
两人到了城门,守城的官兵因着之前陈员外布施的关系,见过店老板,待店老板上前说明开意后,那官兵看了四海一眼,笑着摇摇头就放二人通行了。
四海两人站上城墙,雪花夹杂着凛冽的寒风几乎要把人吹破一层皮。城墙下乌鸦鸦的满是人群,目测应该在三百之众。四海回头看了看被店老板无比艰难的搬上来的大概也就一百来只的馒头,有些发愁。
馒头店的老板知她心思,笑道:“今天少了些,明天一定多做些。叫我儿子也过来帮忙。”
四海点点头,又瞧了瞧雪地上的那些难民,见他们有的还围着来时从自己这里抢去的棉被、毯子、还有几个男人穿着自己的衣服,一时也不知是哭是笑了。
四海回头向馒头店老板问道:“就直接把馒头从墙上扔下去吗?”
店老板点点头,道:“不然没法子。”
四海心想,那城墙之下又要有一番大战了。
“那开始吧。”
于是四海与店老板二人便用布兜兜起地上的馒头,向下倾倒。
第一波馒头被抛下去后,只听得城墙下一片震耳欲聋的哄闹声,四海从城墙上探出头去,只见雪地上又再次上眼了之前进城时的那混乱一幕,老人们倒在地上哭嚎,孩子被急着抢馒头的大人一脚踢开。一个女子抢到了一只馒头立即往怀里直揣,却被一个男子发现后硬生生的掰开手臂抢了过来,然后又将那女子推倒在地下死力毒打。
店老板揉揉鼻子,再去偷瞧四海脸色。
四海的脸色有些发青。忙又转身扔馒头,只是却不再看城墙下的人群,仿佛多看一眼她就会忍不住拂袖离去一般。
区区两百多只馒头很快就扔完了。
四海一言不发的下了城楼。
馒头店的老板跟在她后面下了城墙,道:“小姐,明天还来不来?”
四海头也不回的道:“来。不过别要白面馒头了,用杂粮的吧,尽量多做些。”
店老板连连称是。
四海脚下停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锭金子,递给店老板,道:“这算是订金吧。要是用完了你再和我说。”
店老板接过金子揣进袖中,道:“小姐,我有一个远房的亲戚手中攒了一批
四海怔了怔,道:“
所谓
第141章 糟糠糟糠
头店老板笑了笑,道:“一听这话就知道小姐是个没,想我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响,有口糠吃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那时候眼看连命都快没了,谁还在乎这些?”
四海怔了怔,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吧,我这里还有些儿银子,真到了那一步再说吧。”
馒头店老板自然点头称是。
四海什么都没买,空着手走回了字画儿店,但为了不引人注意却还是转到了后门进了。
屋里发霉的被子早被她拆了扔了,看着光溜溜的床板四海不禁有些后悔。又坐着想了半天,才起来裹好披风又出去买棉被和米粮去了。
鹿皮靴采在上有点儿滑,四海小心翼翼的扶着墙走,就怕一个不小心摔地上去。
在附近绸缎庄里买了两现成的厚棉被,又置了些替换的棉衣,才抱着回来,路上拐到王掌柜店里买了些米和面粉,王掌柜叫他儿子帮着送了回来。
四海刚收拾屋子,家里一无茶,二五点心招待,只得谢了一声。
又将东西收拾好,床铺好,又已经过了一个半时辰。
四将莫离给的钱袋子拿出来,将里的金子倒出来数了又数,心下暗自估计着要用这点儿钱养活城外的难民平安过冬,那可真是难之又难。去鼓动他人捐款?那更是不可能今杭州城的人几乎全都认为那帮难民不值得去救,由着他们在城外自生自灭。
四海想着想。不由地想起了馒头店老板说地“
糠这东在四海地印象中。那就是喂猪地东西。就算是她小时候最穷那会儿没见谁家地孩子去吃这玩意儿地。
当然。他们也没地方去弄。
四海想了半晌。又披上披风出门。去王掌柜处讨了把
王掌柜一脸好奇地道:“迁姑娘要这个做什么?”
四海笑了笑。道:“没什么。听别人说有地地方闹灾荒时没有东西吃。就吃这个。我想拿回去瞧瞧这个怎么吃。”
王掌柜道:“还能怎么吃?用这个掺上些杂粮面蒸成馒头,或者捏成窝头,烧成粥样吃了。”
四海点点头。
王掌柜看了看四海,小心翼翼的问:“迁姑娘可是缺盘缠了?”
四海怔了怔,然后马上摇了摇头,道:“没有没有!”
王掌柜豪气的一拍胸膛:“没关系,你既然是苏公子的表亲那我老王就理应该照应着。若真缺钱使了,姑娘但说无妨。”
四海看着王掌柜心中不由一动,心想或许可以说动此人震灾,便斟酌着开口道:“是这样的……我进城之时,见城门外聚集了许多逃难过来的难民。”
王掌柜眼神古怪,试探着道:“迁姑娘你不会是想学那陈员外去震灾吧?”
四海见自己的还未说完此人已经明白了意思下甚喜,忙点头道:“正是如此想若是用白面馒头的话太也可惜,再说白面馒头也贵如就用杂粮顶替,这样便可以救活更多的人!”
王掌柜挥了挥手:“我劝姑娘你还是别想这些了,城外那帮人死了就死了,与咱们没关系,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呢?”
四海皱眉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城外的灾民,那可是三百来条人命啊。大家既然能帮的、有能力帮的,不都应该救救他们吗?”
王掌柜奇道:“迁姑娘,这灾民如何会是人呢?”
四海愣了愣,随既满脸不可置信的道:“王掌柜,你说什么?”
王掌柜叹道:“你道刚开始时我们不想救吗?那时候灾民众多,府衙唯恐灾民们暴起作乱便下令封城。那个时候还有许多人大骂知府黑心。杭州城内有些富裕的人家,就比如城东的陈员外,就开始在城墙上布施。那个时候灾民远不是目前的这三百来人,有一两千号人呐!上好的白面馒头成扔下去,有的抢着了,有的没抢着,没抢着的就开始抢抢着了的馒头,男人们抢女人们的馒头,女人们抢小孩儿的,小孩儿就抢老人的,看着让人泄气着呢。但这还是其次,姑娘,你知道什么叫做‘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吗?这可不是书本上的几个指头大小的字啊,那时候我们可是在城墙上眼睁睁的瞧着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了。什么骨肉亲情、血浓于水,烤熟了,也不过是架在火堆上的一堆烂肉而已。当时一见这情形,好多人都在城墙上吐了,吐完了卷起自家拿过来救济灾民的包子馒头,棉衣、棉被扭头下了城墙。陈员外还是坚持得最久的一个。后来雪越下越大,城外的灾民们没处找干柴,火也生不起来,总算是保住了已经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的命。但因为这个,又加上城墙上布施馒头的人越来越少,灾民们就开始不断的有人冻饿而死,再到后来,他们饿得厉害了,就将冻死的人的尸体从雪里扒出来,就那么生着吃了。也就是这个时候,连在城墙站着的最后一个陈员外,也再也忍不住了。从此后城门外的事再没有人过问,由着他们是死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