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113)
他能看得上那三瓜两枣的?
不过,公务员确实体面,他瞧一眼悠然吃菜的王云山,抚了抚额尖,怎么也没想到王云山这个人最后居然选择了留在基层。
这混世魔王,一天正经事不干,净爱打抱不平,找一些茬茬。怎么还要投身这一辈子的事了?他以为王云山是那种不安定的人,一直爱闯爱闹的,要是让他一辈子待在那不挪窝,他估计得疯。
世事无常。他慢慢摇了摇头,瞅见王云山头顶的白发,轻轻笑了笑:这样也好。
他们不再年轻,没有完成以前的热血,却也没有辜负年轻时代的自己。
酒醉之间,王老三朦胧间好像又回到了以前:他和王云山趁着夜色前进,他们骑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自行车,忽然间,不知是谁先发现的,那张黑色幕布似的天空,绽放出一抹极致显眼的白,王云山在前方招手,他们朝着天边冒出的鱼肚白前进,好像化作了神话里的夸父,追着那太阳光前进,前进,不断前进。
宇宙恒久,在黑夜中奔跑遇见白天的人不知凡几,他多么庆幸,在那个努力扎根的日子里,有王云山这个人带着他向前,他们一起突破黑暗,迎来光明。
第57章
李英川家
光明笼罩了整间屋子,李英川给自己的屋子里装了两个灯泡。
他的手边放着算盘,盘腿坐在炕上算账。
李大嫂也没睡,她紧紧盯着丈夫手底下飞快滑动的珠子,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沓又一沓的钱对着她飞来。
许久,李英川放下算盘,出神的看着手里的账本,李大嫂用手支着脸问:“咋样?这个月能赚多少?”
他默默吐出一口气,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涩声道:“五百八,比上个月多十块钱。”
“咋那么少?”李大嫂一听,将算盘划到自己身前:“我自己算,不可能啊。”
他默默叹一口气,将本子递给她:“算上这个月我们花的人力,赚的还没上个月多。”
李大嫂不信,她摆摆手,头埋到本子跟前,嘴里念念有词的算着。
他看着妻子执拗的眼神,默默别开眼。这烟草的生意不好做,前两年还好,种的人少,他们家的货算是上乘,他烤制的手艺也不错,才能赚个盆满钵满的。
可现在不行了。
随着政.策越来越明显的导向,不少人为了多赚点钱攒点家底,也加入了烤制烟草的大军,对李英川的生意造成了不少的冲击。
远水救不了近火,尽管他拼命补救,烟草的生意还是逐步消减,照这么下去,他们再干几年就得收拾收拾再找个营生了。
没了烟草的红利,李英川至少得少赚一万块钱。他和妻子这些天想了法的伺候地里那些祖宗,还是没有成效。
多年之后,孩子还得上学,他们还得有家用,而他们家的烟草生意黄了,李英川晃晃脑袋,难道,他要去找王云山,求他不计前嫌,再给他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
李英川想到这,一阵心烦,偏偏这时李大嫂算好了账,她有些慌了神,紧紧抓着丈夫的胳膊提议:“要不你再去学另外几种法子弄烟草,这么下去不行。”
由奢入俭难,他们已经习惯了过上等人的日子,扣扣巴巴的过日子,不是他们家的作风。
李英川心底认同,表面却不耐烦地说:“再撑一个月试试。”
不管怎么样,苗已经栽在地上两个月,总得等这一茬熟了再说,要不然青黄不接的,他们压在外面的钱收不回来。
李大嫂默默点头,她说:“只好这样了。” 李家这些日子过得艰难,小孩也知道大人的不高兴,说一些话逗爸妈开心。
“妈,李英的爸爸被人抓到派出所了。”扎着小辫的李家大女儿今年在上小学,和同学来往多了,得到的消息也多。
“怎么了?”李大嫂扯开嘴角问,装作很有兴致。李家大女儿兴致勃勃的说:“他们说,因为李英他爸犯法了,要判刑的。”
李英川揉揉眉尖:“李英他爸做啥了?”他印象中是个憨实的汉子,好歹也算是他们李家的人,李英川主动问了问。
只听大女儿清脆的声音响起:“李英他爸把李英的姐姐卖给别人当童养媳了,他们就把他抓走了。”
李英川夹菜的动作一顿,他与妻子对视一眼:“李英他姐不是在镇上念书吗?”
见父母因为这件事提起兴致,李大女儿和盘托出:“不是这个姐姐,是让他爸送走的另外一个。”
“派出所咋还管别人家的家事。”李大嫂怪道。
李家大女儿摇摇头:“我们老师说了,这叫贩.卖人口,是要让人抓起来,还要交罚金的。”
她越说越兴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她都记得,也都觉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