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23)

作者:姚烨 阅读记录

这小子还不敢在王云山太过放肆。往后数十年,这位外甥的嘴一直叭叭叭个不停,说起人来一直不休。

他到现在都能记得这位,将近四十的人,和一个六岁小儿在这个院子里吵了起来。

眼下比他矮了半头的外甥面对他这个小舅舅,也没有距离感。

毕竟,他也只比王云山的妻子小了两岁。王云山索性坐在他身侧直说:“你和小芳前段时间吵架了?”

赵小平摇摇头:“我平白无故惹她干嘛?”

见他不似说谎,王云山又问:“那她上次说不念书,你为什么撺掇你爸妈同意?”

赵小平眼睛睁得老大:“我哪有,明明是她自己说的。”

“她才多大的孩子,懂什么?你不好好劝她,怎么一个劲往上拱火?”

赵小平:“小舅,你这可冤枉我了。”他摆摆手,“这是我爸妈做的决定,她当时盛气凌人,一意孤行的架势,我脑子一热就说了些伤人的话。”

王云山还是要说清楚:“你这性子,说话之前想一想,伤人的话说多了,只能把人推的越来越远,别人可不管你心里怎么想的。”

赵小平轻轻嗯了声,面上还有些不会以意。少年人自尊心高,不撞南墙不回头。

“拿这次来说,你妹妹上学的事,你就不应该在你爸妈和她商量的时候,莽撞地冲上去搅祸。”

大外甥一张嘴不饶人,前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尤其是在亲近的人面前,久而久之,大家对他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下意识地忽略。

“我知道了。”赵小平抠着裤缝,王云山看着他乌黑的头顶,语气有些柔和地说:“小平,你要记住,任何时候,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你妹妹年纪还小,她的路得她自己走。”

而不是那些兄嫂随便一句话,就断送了她们前进的未来。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不是在继承先辈的遗志,而是走投无路之下的妥协。

赵小平轻声为自己声辩:“小芳之前不去读书,是她和大丫商量好的。”

“那你也不能插手。她能不能继续读书,不是看你的脸色行事的,你爸妈会为她操心的。”

“小舅,你这话说的,我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呗。”赵小平不满道。

“你不要和小孩子赌气。”王云山拍拍他的肩,“你这么大的人了,有心仪的姑娘了吗?”

这话锋一转,赵小平原本抬起的头又紧贴着脖子,露出来的一双耳朵通红。

王云山见状,多打趣了几声,只见他那大外甥在刚开始发出有点细微的声音之后,再没应答。

实在是招架不住了。赵小平站起身,一溜烟地跑了。王云山看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

这小子的姻缘还未到时候呢。

至于大外甥刚刚提到的大丫,据他所知,二哥昨天就厚着脸皮拜托大姐帮忙,把大女儿重新送到了学校。

大丫今天早上还和赵小芳一起上学。

王云山放下了一桩心事,心神舒畅,脚尖随着脚腕的动作,在地上一踮一落,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竟觉得住了许久的里屋更加顺眼了。

第13章 出走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王云山今天终于把心心念念的小辣椒娶回了家。

村里人都知道一件事,李芳舒不愧是她当兵的爸培养的,有着坚定的意志,在做农活上特别厉害,不会半途而废,也比同龄人速度快上不少。那时候有人就说,这位是赚公分的一把好手,更别提长得也俊俏,眼下落进王云山手里了,村里的小伙子羡慕得不得了。

王家大院里摆满了席面,比前几天搬家时人来得多。这些街坊邻居,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被喜气洋洋地迎进门,抓一把瓜子,边磕边唠,还没开席,已经是闹哄哄的场景了。

王云山端了端帽子,衣袖上的纽扣扣好,就出门去老丈人家接媳妇了。

他带着一排自行车队,衣服间别着一朵大红花,春风满面地启程,不过十分钟,已经到了老丈人家门前。

平常不苟言笑的老丈人在看到他时笑容和蔼,丈母娘亲切地拉着他的手:“怎么不带个手套,风吹的手凉。”

“没事,妈,我不热。”王云山扶着丈母娘的胳膊,跟着老丈人向前走,身后跟了一大堆人。

他进了堂屋,老丈人在一旁坐着,丈母娘就要松开他的手:“好孩子,芳舒在里面,你快些去接她回去,别让那边的人等急了。”

王云山点了点头,扶着丈母娘在座椅上坐稳,后退两步,对着他们二老磕了三个头。

众人因为他这个动作静了几瞬,王云山明明有好多话要讲,却都好像堵在嗓子里出不来,他看着二老,只短短叫了一声:“爸,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