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97)
哄小孩开心。
王老爹起初不喜欢那玩意,嫌弃咋咋呼呼还贵,华而不实,但跟着小宝看一集动画片就上瘾了。
甚至都不用王云山和家人出门去找,只要是一到六点他准回家,等着电视机开播放电视。
这年代大家的娱乐项目太少,望着王老头面庞上日渐增多的皱纹,王云山心软的提议,给家里装两个电话,老头起码有什么事可以时不时的和女儿联系一番。
他最挂念的,就是不在跟前的儿女。
虽然还是和王二哥打嘴炮,和王大姐一会亲一会冷的,总会是有人在身边看顾着,但是王二姐家都在外地,他又没有跟着过去,王云山心底过意不去。
他们上次还去了李老太太的姑姑家,也就是李方叔的姑奶家,老太太还在了,那些表叔表姨对他们也很亲切。
临走前,八十几岁的老太太还拉着他们的手眼泪汪汪的让他们下次再过来,两家人已经有几十年没联系了,李方舒和丈夫打着包票说要带着李老太太过去。
王云山顺路就把这些事解决了,王老爹的对于电视的喜爱出乎意料,毕竟老头嫌弃电费贵,连电灯都想拆了,他开玩笑一句:“要不我把这电视机搬到大姐家去。”
王老爹瞪他一眼:“搬什么搬,留着我看。”
他理所当然的态度,让王云山哭笑不得。
这件事也宣告了王老爹对于电视的喜爱,连最爱的戏剧都能排到后面去,这可是很难得的。
他跑到李家去,把李老汉叫过来一起看,李老汉埋汰他:“这么老了还跟个小孩一样。”
他也不管,只乐呵呵的说:“这现在的东西越来越更新换代的厉害,里面这出西游记都排的完整的厉害。”
他竖起大拇指,很是喜欢。
李老汉咳嗽两声,和老伴相视一眼,今天才算把王老爹这个人看清楚,嘴硬心软,还不承认。
他摊摊手说:“你儿子孝顺,我们真是羡慕你。”
他乐呵呵的接受这个说法,不出意料的开心。
这是儿子有出息,他也没办法。
李英川搞事的手段还是挺不入眼的,他和王云明撺掇在一起,有人说搞王云山这件事本就不用花多少心思,光是多来几个王老三那样的意外也能把王家给拖垮。
任凭王云山家有多么的富有,还不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他搞事的手段还是来自于别人的启发:这件事还有其他几个砖厂的人的帮助,王云山抢了他们的生意,还鼓动什么员工安全保障,害得他们流失了很多人这是在破坏市场,而两个老板心眼比李英川多。冲到最前面的是李英川,强拉入伙的王云明不屑于玩弄这些玩意。
他的主要心思放到了带孙子身上,王大丫已经结了婚,他的小外孙和王云山家老二同一年出生。
她找了位双职工,王云明在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让三个女儿好好读书,以后像老大一样过日子。
张凤虽然一直没有消停地挑事,面对着大丫时不时过来主动给她塞钱带好吃的买菜的行为,还是心软了。
对于丈夫要求的严抓女儿们的学业,应的跟什么似的。
王大牙这件事让她不仅在娘家人那里直起腰板,连王云兰这边她也可以怼上去。
总之,王家欣欣向荣,王云山遇到了有生以来的最大的乱子。
前前后后有四个人因为砖厂的事出了意外,按照他先前答应的,要全方面保障他们的安全,尽力救治,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那位小伙伴的话不是危言耸听,王云山那家厂子绝对算的上是年轻的,新挖的几座砖窑甚至用上了最好的石砖来箍窑。
按理来说,烧窑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来的。
他上次过去的时候,瞥见最早修建的第一批窑已经有了裂缝,下定命令不让再到这里烧东西。
工人也不会主动靠近。
除了一类人:李家村的流浪汉,这砖厂的窑比起寻常的屋子来说,经过全天无间断的用火烧造,比起山沟里随处可见的废洞来说,暖和的很,连红砖房子都比不上它能遮风避雨。
他背着人偷偷摸摸住了进去,也算是警惕,没有住到深处处,窑塌的那一瞬间,也高声叫喊了一两声,还把身子往外跑了两步。
砖厂的人过来时,他的身子已经被各种土埋了半截。大家吆喝着第一时间把他周围的土移动开。
得亏是平地,而不是像水坑似的洞,盖在他身上的土不多,身体出了点小意外,但问题不大,去医院住上十天半个月就能好,这货属实是个二流子,比起王云山以前,更加不讲理。
就因为贪图医院的好饭好菜,到了快出院那会,硬是捂着腰,护着腿嗷嗷喊疼,王云山抱胸看着,眼神一动,身边的王老三上前,对他晃了晃拳头:“小子,你忘了我们以前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