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权臣之妻(76)+番外
随后却才猛地惊出一身冷汗。
她安逸得太久了,倒是险些忘了规矩。
“这几日不曾好眠,竟是昏了头了。”贾母笑着敲打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她道:“我只盼望着玉儿好,那我便也好了。”
因着李嬷嬷那么一提醒,之后贾母便特意避开了和珅,只与黛玉说些琐碎的事。与过去倒也没什么分别,但黛玉却突地没了过往的那些耐心。
这顿饭吃了小半个时辰,贾母这才命人撤了饭菜。
黛玉望了望窗外,月色渐起。
竟是已经入夜了。
“我叫人送些安神香来给外祖母,外祖母早些歇息。”黛玉道。
从前她无比依赖的亲情温柔,这一刻却是变得陡然乏味起来。
贾母笑着应了,便目送着黛玉跨出了门。待到她们的身影彻底从目光中消失,贾母这才微微敛起了笑容。
“玉儿到底是和从前不同了。”贾母叹了口气。
原先初到荣国府时,那样羸弱的一个人儿,如今身量又见长,瞧着竟也端起气度姿态来了。
“若有这样一门亲事,于荣国府也是一桩好事呀。”老王家的劝道。
“这个我晓得。”贾母应了声,转头又吩咐丫鬟琥珀:“去取前些日子新打的那支钗子,并那个项圈儿给林姑娘送去。”
“哎。”琥珀应了。
这头琥珀刚收拾出东西来,那头就真有雪雁进门来,捧了一盒子安神香,笑道:“说是宫里头赏下来的呢,那太后娘娘屋子里,点的就是这香。”
贾母笑着道:“还是玉儿孝顺我,舍得将这些玩意儿取来给我。”
雪雁笑得天真烂漫,道:“倒也不算稀奇,早先送了不少来,说是随意使。姑娘也说了,叫我多送些过来,叫老太太好眠。”
贾母差点绷不住面上的笑容,只心中暗道,林家带来的丫头,到底是个年纪小不知事的,什么话倒也敢说。
雪雁送了东西,便转身出门去了。
这厢,黛玉正同那李嬷嬷说着话。
“姑娘不会怪我在老太太那里抢了话罢?”
黛玉摇了摇头。
她又并非是个不知事的。
李嬷嬷在她身边待了也有一段时日了,李嬷嬷面冷心软。对外头的人,都端着宫里头的架子。在她跟前,却从未有过拿大的时候。
李嬷嬷之所以会抢话,黛玉也知晓,那是因为老太太是她的外祖母,有些话她必是不能说的。李嬷嬷为了不叫她吃了闷亏,这才替她做了个开口出头的。
既不让她失了礼,又叫外祖母无法反驳。
李嬷嬷之所以让她应下外祖母的相邀,更多恐怕也是为了叫外祖母晓得,叫整个贾府都晓得,如今她已不是从前。
不是谁人都能拿捏的了。
那李嬷嬷也松了口气,笑道:“姑娘且放心吧,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呢,哪里会有吃苦的时候?”
这般心思剔透,又生得如神仙人物一般。只要不受荣国府的桎梏,日后哪有过不好的道理?
想起方才贾母说的话,李嬷嬷便想笑出声来。
黛玉的目光从李嬷嬷身上流连而过,又一转,瞧了瞧这个院子。
是与从前大不同了。
哪里都不同了。
这样的改变,哪怕再换来不好的将来,也比那些丫鬟婆子可任意欺凌她,只好自己刺几句话,生生闷气来得好。
黛玉抬起头,道:“嬷嬷昨日说了宫里头的规矩……”
李嬷嬷笑道:“是,咱们接着说……日后,姑娘定是会常进宫的……”
这荣国府也就看着一身光华了,日后却不知要被林姑娘甩出多远去。
……
屋内声音便就这样持续了好久方才停下。
过了会儿,紫鹃进门来,与黛玉道:“咱们府上怕是要有喜事了……”
黛玉不解道:“什么喜事?”
“那临安伯府要将女儿嫁过来作奶奶了。”
黛玉惊讶:“这样快?”
话音落下,她也不由得想到了那日和珅说的话。说那临安伯夫人若是个聪明的,该要急着将灵月嫁进门来了。
雪雁问:“紫鹃姐姐如何晓得的?”
紫鹃道:“今日人都上门来了,说是要赶着二老爷生辰之前,将事给办了。也算双喜临门了。”
“这样短的时间,岂不结得潦草?”
紫鹃点头:“也就三个月的功夫了。”
黛玉听过,也就抛到脑后去了。
那位灵月姑娘,日后约莫是没功夫再来她跟前说些不知所谓的话了。
和珅近来很忙。
解决了两淮贪污案,却还有后续等待着去解决。
风光、赏赐得了不少,但却也让和珅短期内无法往荣国府去了。
此时他站在殿中,静静等待着乾隆看完那些手边的折子。
不久,乾隆开口了:“听闻临安伯府上的姑娘要嫁到荣国府去了?”
“嗯。”
乾隆意味不明地哼笑一声:“那便先让他们将亲事办了吧。”
和珅垂首道:“皇上仁心。”
乾隆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和珅出了皇宫,步行走过街市。
刘全在他耳边道:“主子,那个厨子已经在府上了。”
“嗯,送荣国府去吧。”
刘全忙点了头。
说着话,和珅便走进了一处水粉铺子。
那铺子里摆放着各式的胭脂水粉。
和珅粗粗扫了一眼,都觉得不大满意。古时的提纯技术还不够到家,不知晓这些东西里都加了什么玩意儿。
“走吧。”和珅出了门。
“主子不买一些吗?”
“都过于粗糙了。”
刘全忍不住想,这家铺子可是京里头最好的了。
和珅走着走着,又突地顿住脚道:“你去请几个师傅来。”
“什么师傅?”
“专门做胭脂水粉炭笔口脂的师傅。”
刘全有些摸不着头脑,难不成因着主子认为这些配不上林姑娘,于是便自己请了师傅,又再自己开个胭脂水粉的铺子?
疑惑归疑惑,刘全还是将此事记在了心中,想着明日便去办了。
待回到府中。
刘全忙不迭地让人将那厨子送到了荣国府去。
这消息先传到了王夫人的耳中,说话时,她还正与王熙凤说着话。
王熙凤听了,便笑道:“如今怎么连厨子也送来了?”
王夫人也笑:“和侍郎该放心才是,府里可半点不曾怠慢了林丫头。”
刘全道:“那自是不同的,我们主子送来的,乃是从姑苏请来的厨子,做的都是姑苏地道的味儿。主子晓得府上待林姑娘好,但却又惦记着林姑娘思念故乡,这才送了厨子来。”
王熙凤都不由惊愕,随即方才笑道:“和侍郎实在是个有心的。日后咱们家姑娘嫁过去,该是享福呢!”
王夫人也跟着点了头,随即便安排了人,将这厨子给黛玉送了过去,又在府中吩咐,说以后在黛玉的院儿里,给开一个小厨房。
随后又让人去报给了贾母。
贾母那头知晓,自然又是一番感慨不提。
总之这厨子是送到黛玉的跟前去了,小厨房也给她立起来了。
也是巧了。
送人过来时,迎春几个正在黛玉的院儿里说话。
见一个婆子领了个男子进来,众人还都一惊,不知晓这是作什么。
那男子躬身道:“日后小人便是给林姑娘做菜的厨子。”
一旁的彩云忙将话交代清楚了:“人是侍郎府送来的,说是解林姑娘的思乡情呢。”
迎春近来正在说亲呢,骤然听了这话,便不由叹道:“林妹妹真是个好命的。”
好命吗?
黛玉微微一怔。
她自幼身子不好,母亲缠绵病榻许久,最终还是没能熬过去。
她进京里来,外祖母开口说的是什么。“我的心肝儿苦命啊……”
黛玉忍不住笑了笑,心情骤然又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