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做小买卖,其实很可能是盯梢的暗桩。
秦禛不再深问,直接把周智从邻居家拉了出来。
周智道:“小猫怎么看,吴家人会不会被六扇门带走了?我们要不要找房东问问?”
“不必。”秦禛把双手藏在袖子里,“依我看,他们已经提前跑路了。”
“的确,这个可能性更大些。”周智裹紧棉大氅,“走吧,我们回去。”
二人回到康乐胡同,很快就找到了正在消极怠工的粱显三人。
粱显问道:“怎么样,有发现吗?”
周智道:“当然没有。”
粱显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毫无追问的兴趣。
大赵和房慈也没大惊小怪。
大家都动脑子了——三狗为财丢命,可见财物中藏有要人命的秘密,那么掌管秘密的人说不定就是杀死三狗的人。
武林高手啊,谁敢轻举妄动。
周智道:“签押房就先不回了,大家继续办手头的案子就是。”
粱显有些担心,“罗总捕头会不会……”
周智道:“不会,只要大家守口如瓶。”
关系着自身安危,谁敢胡言乱语?
大家心照不宣。
一干人出了康乐胡同,自然而然地分成两组,周智带着粱显和大赵走了。
秦禛和房慈一起。
房慈问道:“小猫觉得凶手可能是什么人?”
“谁知道呢?”秦禛道,“可能是北辽人,也可能是……算了,好奇心害死猫,别问了。”还可能是试图从建宁帝手里夺回江山的人,但这话不能说。
“对对对。”房慈抬手在嘴唇上拍了一下,又道,“今天我们查什么?”
唉,秦禛心里叹息一声,虞玉竹的案子也是麻烦事。
她从周管事手里拿到的六个名字,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怎样查,带不带房慈查,都需要慎重考虑。
秦禛觉得自己需要整理一下思绪,遂道:“我们去茶楼坐坐,把这桩案子重新审视一下。”
一进风雨阁大堂,秦禛就瞧见了大堂中间最醒目位置上刚刚落座的李准。
桌面上干干净净,茶水果盘什么都没有,他显然只比她早进来半步。
秦禛心中一动,立刻上了前,拱手道:“李校尉好。”
“好。”李准不安地动了动,“原来是刘捕快,在这边办案子吗?”
秦禛道,“一个同僚被杀了,我们正在调查此案。”她凑近几分,压低了声音,“李校尉,三狗的案子有眉目了吗?”
李准的眼里闪过一丝释然,“暂时还没有。刘捕快,三狗的案子不简单,如果顺天府发生类似的案子,还请速速告知六扇门,万万不能随意处置。”
秦禛颔首,“在下怀疑张文才被杀一案便是三狗一案的延续,如果六扇门感兴趣,可以……”
李准起了身,“多谢刘捕快,我这就往顺天府走上一趟。”
秦禛拱手,“多谢李校尉。”
李准还了一礼,起身出门。
房慈瞧着李准的背影,长长地松了口气,“这回罗总捕头没话说了吧。”
秦禛苦笑一声,“是啊,不是咱们不做,而是六扇门不让咱们做。”
她猜到景缃之会派人跟踪她,如今被证实了,心里还是有些许不舒服。
二人在炉火旁落座。
房慈跟小二叫了茶点,问道:“小猫昨儿个去了红梅馆,怎么样,有发现吗?”
秦禛道:“发现还是有的。”
房慈来劲了,“快说说,哪个嫌疑最大?”
秦禛心道,你已知的几个,哪个嫌疑都不大,这根针得到新的池塘里去捞了。
她摇了摇头,“不好说,你让我想想。”
小二把热茶端了上来。
秦禛一边喝茶,一边把纸条上的六个名字飞快地盘了一遍。
第一个是怡王,建宁帝的叔祖,五六十岁,糟老头子,她这样的年轻人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第二个是秦国公,中年人,在礼部担了个闲差,喜欢流连风月场所,秦禛对此人略有耳闻。
第三个是建宁帝的心腹大臣,军机大臣雷立安,此人三十多岁,年富力强,大权在握。
第四个,吏部侍郎,礼国公家的二老爷齐正飞。
第五个,建宁帝的舅舅,镇守西北的宣平侯,唐蒙。
第六个,魏国公之嫡长孙,谭煦,步军统领衙门右翼总兵之下的一个副将,正二品,听说还是个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
人都好色,无论男人女人。
有人好色,可以发乎情止乎礼;有人好色,则像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还有一种机会主义者,介乎两者之间,该掩盖时掩盖得很好,抓住机会时,又绝不会错过。
以上六个人,前两位不会在乎世人眼光,家里妻妾成群,后面四个大抵是最后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