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39)
我查过西方的报纸,女性权利的崛起也是在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男性上了战场,国家的工业发展更多的依靠着女性。
经济的独立带来了政治上的觉醒,可我们的国家,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华夏如今的工厂数量还远远不够。
我觉得我们还是以思想觉醒为主,先要唤醒普通女性作为人的价值,这就像西方的启蒙运动一般。
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这些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是相辅相成的。你们以为呢?”
徐瑶最初看信之后,的确动心了,但深思之后,还是决定问问朋友的看法。
昭兰同样是女报的总编辑,若真的要变,也得问问她的看法,阮淑贞是高材生,这事也需要问问她的意见。
“就是要做,也没个负责这方面的编辑,我们并没有这样的人才。”
昭兰说出了关键,如果要增开一个栏目,就需要有专门负责的人,而且这样的人必须有着先进的思想。
可若真的是这样的才子,怎么可能屈才来她们这种刚刚起步没多久的小报刊,早就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了。
“我也觉得这件事暂缓吧,我觉得现在女性的困境,是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价值的问题,还是以思想觉醒为主。
而且我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号召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让女性能够在社会事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于女性解放意义更大。
但平权本就是我们办报的目的,若是就这样放弃,我又觉得挺可惜的,若是可以在现有的内容上稍加改变,或许可行。”
淑贞沉思了一会,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些年,虽然她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但这些人,放眼整个国家依然只是凤毛麟角。
徐瑶并没有直接表达,接着又从抽屉里拿出两份报纸递给两人。
“这是什么?”
“上海的《妇女声》?你从哪儿弄来的?”
“少言寄给我的,如今南北政府对立,费了他不少功夫。我觉得我们可以将此作为我们办报的一个样板。
至于争取女性政治权利的,我也认为未必需要专门开出一个板块来,只需要在现有的板块稍加改变就可以了。
昭兰说得不错,我们缺乏这样的人才,偶尔发一篇还行,可要专门成为一个板块,没这个实力。”
“你这是早算计好了,专等我们上钩是不是?”
淑贞看向了昭兰,两人相视一笑,眼中狡黠,颇有些无奈。
“我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徐瑶也是嘿嘿一笑,喝了一口茶,三人眼波流转,皆是一笑。
说干就干,几人商量着板块变动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五点钟了。
第70章 “哟!这个时候,我该回……
“哟!这个时候, 我该回学校了。”
淑贞看着时钟,皱着眉头,依依不舍的说。
“要不你今晚就在我哪儿住, 这会我们先去吃饭, 晚上再来继续商量着。”
徐瑶出言挽留着, 三人虽然商量了一个下午, 但并未商量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徐瑶想着这事还是早点定下来的好。
“恐怕不行,明早我有一堂文艺课, 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的。要不下午, 如何?”
“这不巧了, 下午我和昭兰都有课。”
几人都有着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也想着早些将事情给定下来,但几人都有着各自的事,难得聚在一处。
“这可就难了。”
“要不这样, 我们先回去各自想想, 拟出一个章程来,等到下个周末, 有时间我们再商量。”
“也只能这样了。”
因为时候也不早了, 几人打算出去吃个饭后,再回去, 出去的时候, 方先生还没有醒。
阮淑贞看着地板上的醉鬼, 有些惊讶, 在听过徐瑶讲方先生的所作所为后,竟莫名的觉得这位方先生有些可爱。
“当真有名士风度。”
“?”
昭兰笑着接过话说:
“你错看他了,魏晋名士自风流, 他可担不上,最多就是一个酒鬼。”
“噗!”
徐瑶完全被昭兰的话逗笑了,回头道;
“好歹人也是你介绍过来的,这样说可不太好吧。”
“我这可都算是嘴下留情了。”
几人正说笑着,方先生就醒了,还未睁开眼睛,就嘟囔道:
“何处衣香鬓影?当是美人窈窕。”
“醒了!昨晚又到哪儿灌去了?怎么就睡在这了?”
方先生睁开朦胧睡眼,却是三个风格不同的美人。
易之穿着洋式水红色的齐膝长裙,白袜白鞋,一头及腰就那么披在身后,有着说不出的淡雅柔美。
阮淑贞蓝柳条褂子,下身是蓝华丝葛短裙子,足上穿的是一双圆头漆皮鞋,圆圆的脸儿,前面的覆发,分明是一个学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