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56)
自密斯徐离开《神州女报》后,我那位朋友就一直茶不思饭不想的,托人打听密斯徐的下落。
因为是朋友,我也不好驳了面子,便答应帮忙寻找,不知密斯徐是否有兴趣见见我那位朋友。”
徐瑶听着这百转千回的理由,心中只觉得诧异。
就她此前写过的文章要她如今来看,实在是不堪入目,就这样的文章,还有忠实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更快陈缃全此人她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对方口中有几句真几句假,实在是很难产生信任感。
更况她是个惫懒的人,只想专心做好眼下的事,至于以前的事,她可没那个心力一直纠结着。
“陈先生,我是一介白身,又只是个穷编辑,没见过什么世面,您口中的那位朋友可是政府官员,我是个胆子小的,还是不要给您丢脸的好。
当然,陈先生的朋友能喜欢我写文章是我的福气,我自然是荣幸之至的,只是我已不写文章很久了,只怕要辜负您朋友的厚爱了。”
陈缃全听出徐瑶口中的拒绝之意,他素来知道这有一种学生,是看不起政府官员的,不爱和他们打交道,如今看来徐易之正是这其中的代表。
“密斯徐先别急着拒绝,我这位朋友也是粗通文墨的,对于诗词也颇通,并非那些政客可以相比的。
密斯徐若是见到之后,必然不会失望的,而且密斯徐也不会白去,我这位朋友是不会亏待密斯徐的。”
“陈先生,对于您所说的我实在是没什么兴趣,若是实在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告辞了。”
这些年眼见着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徐瑶实在是对这些政府议员无半分好感。
更何况陈缃全的言语分明是将她作为女支,这种游戏风尘的事当初她生活困苦时都不曾去做,更况是现在。
“哎!密斯徐,请等一下。”
陈缃全见徐瑶起身就要离开,忙唤住了徐瑶,从包里拿出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徐瑶不解的看着陈缃全。
“我这次邀密斯徐,一是为着我这位朋友,密斯徐既然不愿,我便推了便是;二是有一桩事相求。”
“什么事?”
“我有几位老朋友想请密斯徐做他们孩子的家庭教师,当然价格好商量。”
徐瑶挑眉,还是有些不解,这平白无故的请她去做家庭教师做什么?
“听说密斯徐尤其擅长补习,曾经补习的学生几乎都考取了不错的学校,我这位朋友正好有孩子想考明都大学。”
徐瑶笑了笑,明白了过来,其实不止是现代社会学生需要补习,哪怕是在民国时期,补习也是十分盛行的。
虽然民国时期的读书人少,可相应的大学更少,虽说不少大学都有推免的名额,但名额毕竟有限,有权有钱的家庭也不少。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张可以行走在社会的文凭,不少家长也会为孩子寻找补习老师,光徐瑶知道的燕京城的补习班就有十多所。
当然更有钱一些的更愿意为学生请专门的家庭教师,这些家庭教师大多是还在读书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徐瑶在当初也是做过几年家庭教师的,可以说对几所有名大学的高考试卷均有所研究,交出来的学生大多也能够考取不错的学校。
不过自打徐瑶毕业之后,就没打算再干这件事,毕竟家庭教师不是长久之计,比起家庭教师,她还是更愿意成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
“怎么样?”
徐瑶笑着摇摇头拒绝了陈缃全的邀请,这时陈缃全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放着十块银元,陈缃全将盒子推到了徐瑶的面前。
“密斯徐尽管放心,这钱的事我们好商量。”
不得不说徐瑶见到银元的一瞬间是懵的,这世上竟然有人会为了请一个家教话这么多钱,这人怕不是脑袋有坑吧?
不得不说这诱惑其实还是挺大的,毕竟联想到之后的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一系列知识,银元的确在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硬通货。
徐瑶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被金钱所诱惑,毕竟平白无故的拿这么多钱,十有八九不是什么好事。
徐瑶很有自知之明,她一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团体领袖,而也不是当时有名的文人,无论从那方面来看,她都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陈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告辞。”
离开茶馆之后,徐瑶越想越不对劲,这陈缃全好端端的找她做什么?而且说话做事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徐瑶皱着眉头,她和钟缃全虽然的确相识,以前也有过一些不错的合作,可这次重逢怎么看都像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