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民国做教育(163)

作者: 云晓 阅读记录

接下来几天昭兰总来看望徐瑶,有时候还拉着淑贞一起来了,三人聚在一起,聊会诗词、杂志,也就混过去了。

徐瑶请了假,直到身体好些才到学校去,就连这次的《平权报》也是昭兰和淑贞两人联手编的。

或许是因为几年没有生病的原因,这次一病,竟连着几天都提不起来力气,量了几次体温,都有些低烧。

这么多年,第一次突然空闲了下来,徐瑶还真有些不习惯。

因为秋风萧瑟,天一直阴沉沉的,徐瑶打算晒书的意愿是完不成了,索性趁着这几天的时间将前端时间淘来的书一一都给看了。

昭兰和淑贞发完《平权报》的稿子后来看徐瑶,徐瑶正在看叔均先生生前所著的诗集。

“你倒是清闲,可苦了我们两个了。”

昭兰一进屋便抱怨着,顺手给自己倒了一杯白水,徐瑶居住的地方很简陋,除了必要的家具外,大多就是书了。

“怎么样?都弄完了吗?”

阮淑贞点点头,坐到了昭兰的身边,注意到徐瑶穿的有些单薄,皱着眉头道:

“本来病就才好些,怎么就这样起来了?”

徐瑶低头看了一下自己,一件水红色的高领毛衣,配着一条橙色的长裙,因为是居家,所以赤脚汲着一双拖鞋。

“你们来得及,本来是在床上看的。”

徐瑶解释道,接着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铁盒子,放在了桌子上,

“我这也没什么茶水点心,就这盒巧克力,还是上个月去齐夫人处时,夫人给的。”

几人都是交往数年的老朋友了,也没什么客气的,直接就开始吃了,这个时代糖还是一件比较稀罕的东西。

“齐夫人对你可是真的好。”

昭兰感叹道,当初徐瑶拉她一起办杂志时,她还吃惊徐瑶哪来的资金,后来才知道她这背后竟然有齐夫人这样一位人物的支持。

徐瑶笑了笑,阮淑贞注意到徐瑶的桌上摆着一本《花间集》,素来喜欢诗词的阮淑贞情不自禁的拿起来翻看。

一张纸片在翻动的过程中掉落了下来,阮淑贞弯腰从地上拾起,四四方方的一张小纸片上填了一首《菩萨蛮》

“这首词语言清丽,瞧着倒不像是你的风格。”

徐瑶笑道:

“确实不是我的词,你们知道的,我在诗词方面天赋有限,虽做过不少,然而匠气太重。

这首词是如梅作的,书也是她当初送我的,近来病中无聊,便翻找出来打发一下时光。

记得在学校时,如梅的诗词是我们中作得最好的,我们如今报刊的不少诗词都是她作的,只可惜她不能留在燕京,否则……”

徐瑶没有再往下说,毕竟楚如梅如今也有自己的难处,只是不知她与季舒先生的爱情会走向何方。

“是了,这样清丽的词也只有她能做了。我如今正在研究五代词,有着诸多的问题不得解,若是她在,便好了。”

昭兰见气氛渐渐走向了离别悲意,恐病中的徐瑶伤神,忙转移话题说:

“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姑娘,是离家出走的,如今借住在城东的一处胡同里,带着她的母亲,日子并不好过,想请你帮忙。”

徐瑶瞪大着眼睛,懵懂的等待着昭兰的下文,见昭兰犹豫着,没有继续往下说,便道:

“对于这样的勇士,若是能帮一把必然是要帮的,只是不知道她如今处境如何?

我担心我们都不过是刚出学校的,身上的钱财有限,不能给予她多少有用的帮助。”

第82章 “这个女生原本是在天津……

“这个女生原本是在天津读中学的, 父亲还在时,家境也还算富裕,父亲死后, 她们孤儿寡母便只能依靠着伯父过活了。

她伯父不许她读书, 霸占了她父亲的财产, 对她们母女并不好, 甚至有意要拿她攀附权势。

她不甘心受辱,便带着母亲跑了出来,只是她从学校离开时, 还有一年的学业没有完成, 故而并没有文凭。

燕京城你也是知道的, 她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没有文凭,哪里容易找一份工作,如今只能靠着针线过活。”

徐瑶听了沉默了, 像这个女孩子这样的情况, 这两年有很多,没有求生的技能, 就这样离家出走, 必然是艰难的。

“倒是个烈性子。”

阮淑贞笑着评价道,语气中颇有些欣赏。

“只是不知她的文做的如何?”

徐瑶忽然开口问, 昭兰听见这样说便知道是八九不离十了, 她知道徐瑶心中一直有着絮芳的坎, 对于这样的姑娘是能帮就帮的。

“我看过她写的文章, 近体诗写的不错,现在还愿意讲究平仄写诗的可不多了,我瞧着觉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