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可是你没有(90)

作者: 沈逢春 阅读记录

什么往事如风,什么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在杨夕月这里,这些话都是开玩笑。千百倍的痛苦,比被针扎一万次都难受。

张涵用学习和工作来转移注意力,刘静雨跑到偏远地区支教来麻痹自己,而她靠着回忆生活,无法摆脱那“一瓶水”的梦魇。

她们都放下了吗?

没有。

那些说放下了的,都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感动。

时间飞逝,他们即将分别了,从此一南一北,很快他便会去北京继续读书,而她会回到海城生活。

他们的人生在前面的一小部分是平行的,他们是两条平行的路,一直在并肩行走,偶尔她会落后于他一小段距离,不过她很快便会追赶上他。

但是他们走的,本身就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路。这条路,终于在有一天,不再平行了,一个往北,一个往南,他们两个人,终于要各走各的路了。

那段时间,她真的很喜欢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喜欢球鞋与地板摩擦的声音,喜欢比赛场上哨声响起的声音,喜欢关于他的所有的声音。以至于那段时间,除了写文,剩下的时间都是看篮球比赛。

恍惚间好像是回到了高中,体育课的时候站在篮球场的角落看他打篮球。

她以为自己会忘了他,但是每次经过七中门口,看见七中校园,总是会不自觉的会想起很多画面,想起,她跟在他身后的场景。

喜欢了十年的人,一辈子都会记得。

对他的心动发生在任何的时候。

在那个春天,他跑完一千五百米,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操场,微微举手朝着观众台上的同学举手示意,引起一片尖叫声。

在那个夏天,他结束体育课,一身的汗,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单手拧开瓶盖,微微仰头,坐在后面的她可以清楚地看见他上下滚动的喉结。

在那个秋天,公交车上的偶遇,他认出她,准确无误地喊出她的名字,他逆着光,她看见了他的样子,她喜欢的样子。

在那个冬天,广场烟花秀,在江边的摩天轮下,他手中拿着一根仙女棒,她隔着仙女棒看他,他的头顶上空炸开烟花。

那段时间就好像是报复性的,待在家里,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了好多好多的青春电影。青春,好像总是遗憾多于圆满。深夜只有那屏幕上的光闪烁,她跟着哭,跟着笑。眼睛都哭肿了也没关系,反正不会有人看见。她哭的,她笑的,全部都是别人的爱情。

后来有一个电影在电影院重映,正好那个时候张涵回了海城,两个人买了票,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即使是之前看过,张涵还是哭得梨花带雨,但是这次杨夕月却没有哭,没有原因,大概是已经哭不出来了。

陈淮予,你看,我现在哭都哭不出来了。

那天久违的,刷到了他发的朋友圈。

他和她一样,也是一个不经常分享自己生活的人,一年也就几条朋友圈。突然刷到,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出现了幻觉。但是那熟悉的头像,熟悉的名字,她这辈子都不可能会认错。

是一个视频,视频里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栽种着两排高高的树,树很高,但是枝叶并不繁茂,路边有几个行人,路上偶尔有车经过,突然起了一阵风,吹起了一地的黄沙。

配文:起风了。

底下是很多人的评论。

林同问他在哪里。

他回答在北京。

林同问他北京的空气是不是不如海城清新。

他回答不如海城。

杨夕月将这段不到二十秒的视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似的,一遍又一遍。想要点赞,但是却硬生生忍住了。

坐在书桌前,打开抽屉,拿出放在抽屉里的盒子,里面装着一封信,一张一寸照片,还有一张毕业照。将那封没有送出去的信拿了出来,打开看了又看。

杨夕月将放在手边的日记本打开,翻到了新的一页,在这张空白的纸上写了他的名字:陈淮予。

一个字一个字,每一笔都极其认真。像是那年教室里,在他的作文纸上写上他的名字那样。

没有写时间,一页空白的纸,上面就写了“陈淮予”这三个字。

这个日记,她从高中写到大学毕业,写了七年了。断断续续,并非每天都写,但写的都是关于他。

她的日记中,从来都没有过他的名字,一个“他”字贯穿了整整七年。只是在最后,最后一次日记,他补上了他的名字。

陈淮予,她青春故事的男主角。

突然想起给他写的那个故事,那个几乎是以她自己一个人视角的故事。

想起文中的她给他写的一句话——

上一篇: 你别退婚好不好 下一篇: 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