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116)
杜三泰听了她的话以后,阴阳怪气道:“社员们吃螃蟹跟城里人吃白菜似的,往你面前放一盆大白菜,你有偷吃的冲动吗?”
说得好像他们农村社员手脚多不干净似的。
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她说出的这番话,就是让屋里的几个本地社员听得不舒坦。
李英英并不把这个有前科的杜三泰放在眼里,无视了他的阴阳怪气,对宋恂劝道:“宋主任,要不然咱们就招收一些固定负责拆蟹的妇女,每天按时按点地来厂里上班,工资按照她们的拆蟹数量进行计算,日结或者月结都行。”
宋恂在心里是认可这套办法的,但是他作为领导,要顾虑的事情会更多一些。
比如,这种将人召集到工厂做工,既不是正式工,也不算临时工,按照工作量计算工资,且工资日结的做法,是否有被人说成资本主义倾向的风险?
他们是国营单位,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顾及政治影响。
“灌装生产线还没交付,招工的事先不急,我再想想你说的这个办法。”宋恂公事公办地摆手,“你先去忙厂房和建厂手续的事吧!”
目送李英英离开,宋恂转身时,却见项小羽用书本遮住半张脸,眼睛弯成两个月牙,一看就是在偷笑。
“你又笑什么呢?”
整天偷着乐。
项小羽将书合上放到一边,冲宋恂勾勾手指。等到对方离得近了,她才贼兮兮地问:“宋主任,你发现没有?”
“什么?”
“李英英自从当上加工厂的副厂长以后,就不再叫你‘宋恂哥’了!”
以前她都是宋恂哥长,宋恂哥短的,见面就是宋恂哥,惹得队里的妇女们经常在背后讨论这两人的关系。
毕竟,这年头男女之间大多是称呼同志或官称的,再不济你就直呼姓名嘛。
李英英和宋恂又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整天这么叫,当然会惹人说闲话。
宋恂:“这不是应该的吗?有什么好笑的?”
“嘁,你不懂啦!”
“既然是在单位上班,称呼我宋主任有什么不对?”宋恂实在搞不懂她的脑回路,“李厂长这是有分寸。”
项小羽撇撇嘴:“那我也很有分寸,我也一直叫你宋主任,都没叫你‘小宋哥’!”
宋恂:“……”
被他看得不自在,项小羽又很有求生欲地补上一句:“吴科学也很有分寸,也没叫你‘小宋哥’!”
第32章
县文化团即将在本周末来瑶水村演出的事, 算是队里最近的热门话题。
虽说这是大瓦房给职工和家属争取来的福利,但人家小宋主任也说了, 为了欢庆瑶水支公司工会成立,邀请全体社员共襄盛举!
有社员问,啥叫共襄盛举呢?
张夫子答,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干一件大事!
于是,在瑶水村里,近几天随处可见三五成群排练节目的积极分子。
有几个能歌善舞的社员,早就摩拳擦掌地等着上台表演节目了。
文艺汇演的积极分子中, 就包括项小羽一个。
按照她亲娘苗玉兰的话说,你既然只是个电话员, 就安安分分地负责接打电话好了,不要胡乱搞事情。
可惜, 项小羽偏不。
她比人家专门负责工会事务的田大妮还积极!
竟然跑到宋恂跟前,给自己要了一个工会文体委员的职务!
趁着大家吃完午饭开启闲聊模式的工夫, 项小羽用笔记本卷成一个大喇叭,开始广播。
“咳咳,”她学着大队干部开会前的样子,假咳了一下, “同志们注意啦!同志们注意啦!”
其他人都停下动作望过来。
宋恂一看她那恨不得站到板凳上挥斥方遒的样子, 就猜到她要搞事情。
“有什么事, 你就赶紧说吧,别卖关子。”
项小羽嘿嘿笑了两声, 举着大喇叭喊:“同志们,这个礼拜天, 咱们单位就要举办文艺演出啦!”
“知道啊。大家都等着看热闹呢!”项爱国接话。
“咳咳, 我讲话期间, 除了领导,其他人不要插话。”
众人:“……”
“看热闹不算热闹,参与进来才是真的热闹!”项小羽指着自己说,“我已经被宋主任钦点为这次文艺演出的报幕员啦!”
在她停顿的间隙,办公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项小羽继续说:“县文化团文艺队会在当天表演十二个节目!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十二个节目,也就能演两三个钟头吧……”
宋恂抱臂靠在椅背里问:“两三个钟头的时间不算短吧?”
反正他是没有耐心在台下坚持那么长时间的。
以他的标准来看,表演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还能留给大家一些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