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204)
苗利民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溜达,琢磨宋恂这个主意的可行性。
公社里这些匠人的手艺是没得说的,都很能拿得出手。
只是这一二十年里,不允许个人承包建筑工程,生产队组织的建筑队也多是临时的,有活就接,完工散伙。
没有一支固定包揽工程的建筑队。
那些手艺人,虽然有手艺,但是其实赚不到什么钱。
他们帮人盖房子,主家能管个三餐,其中一餐有个荤菜,就是顶好的条件了。
“以前也有些散装工程队接过几个工程,不过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公社的建筑项目有限,一年有两三个大项目就不错了。如果你说的这个工程队,承接不到外面的工程,兴许也是散伙的结局。”
宋恂笑道:“以咱们那些工匠的手艺,只要能作出一个样板工程,将咱们团结公社建筑队的名声打出去,之后的路子只会越走越宽。如今地区和省城的城建项目很多,只要把第一步跨出去了,以后就好办了。”
“哦,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有一个不算大的项目。但是做好了,可以算是一个样板工程,尽快打出名声。”宋恂直言道,“县制衣厂打算在原来厂址的南边,扩建一片厂房。工程难度不大,但是县制衣厂的生产任务重,对工期的要求很高,一个月内就得完工。”
“这么大的事,怎么没听县里有消息传过来?”苗利民疑惑地问。
“他们单位内部有分歧,之前没商量好用县里的工程队,还是对外招标。”宋恂好笑道,“这个消息还是小羽告诉我的,她在大瓦房当电话员,消息比我灵通。”
苗利民问:“那他们现在决定对外招标了?”
“对,县工程队的业务挺多的,制衣厂的要求太严格了,他们忙不过来。所以,制衣厂打算在年后对外招标。”
“一个月的工期,工程结束时,怎么着也能拿到一半的工程款吧?”苗利民又问。
对于付款的问题,宋恂不敢保证,只说:“尽量争取吧。”
苗利民已经在心里认定,这笔工程款可以在完工时收入囊中了,到时候第一季度的账面上肯定能好看不少。
他让宋恂去办公室外面等着,自己则召集在家的班子成员开个碰头会,商量临时筹建一个建筑营造厂的可能性。
直到天色渐暗,这个碰头会才结束。
宋恂一直在通讯员的小单间里等着,眼瞅着其他工作人员都下班了,他才被苗书记重新叫回办公室。
“你尽快回生产队交接一下手头的工作,这两天就来公社上班,担任工业办公室生产组的组长,争取将建筑营造厂在过年前组建起来。”
第52章
宋恂即将去公社上班的消息, 并没有被大肆宣扬。
除了项家人,只有吴科学知道。
吴科学为此特意去代销点买了两瓶好酒, 又请项小羽帮忙炒了两个好菜,张罗着要给宋恂庆祝一下。
“你这是下血本了?”宋恂看着饭桌上摆着的四瓶绵竹大曲,哭笑不得地问,“你不会是把代销点的瓶装酒清空了吧?”
在村里喝酒,打两斤土产的麸子酒或瓜干酒就差不多了,这种外地产的瓶装酒可不常见。
“还真被你说中了!就剩这四瓶!”吴科学伸出四根短粗的手指比划,“今天是个好日子,给你庆祝庆祝。”
宋恂被他拉到桌边坐下, 又回头招呼项小羽:“你今天在这边吃晚饭吧?我去跟项队长说一声。”
将最后两盘菜摆上桌, 项小羽偏头示意他去看身后:“我早就跟他说了,然后他就把大黄派了过来。”
宋恂瞅着她身后的狗子一乐,让对方坐下吃饭,自己则出去给狗子弄了点吃的。
他经常偷偷摸摸地喂大黄,已经喂熟了。
“小宋哥, 你未来老丈人防你防得挺严呀!”吴科学笑得意味深长。
宋恂任由他打趣,自打被他发现了自己跟项小羽的关系,这种情节总要时不时上演一下。
“哈哈,我爹防的是挺严的。要不是还得忙我二哥的事, 他就亲自过来了!”项小羽跟着开玩笑。
“你二哥怎么了?”宋恂问。
“也是为了找工作!”项小羽撇嘴说,“县矿业局有几个正式工的名额, 咱们公社的生产队,每个队能分到一个。这次负责下乡招工的, 是我表姐夫, 所以我二哥就看中咱们队里这个唯一的名额了。他觉得自己有这层关系在, 肯定能被招走。”
“这个消息只有你们知道, 还是全队的人都知道?”宋恂问。
项远洋不是船员也不是渔民,不知整天在忙些什么,宋恂与他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项小羽:“想知道的人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