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后娘巧种田(191)+番外
只是因为白竹叶到底年岁小,坐在那小小的一个人儿,每每苏木蓝瞧见的时候,都觉得有一种老太太带着老花镜,颤巍巍拿了针来纳鞋底的既视感。
不过说起来这纳鞋底了,苏木蓝最近,也是有些头痛的很。
早先糊的鞋底子早就晾的够时候,她也按着自己和四个萝卜头的尺寸刻好了鞋底子,只是苏木蓝针线活实在不行,用废了三根大针,也才纳了一双出来。
成就感不够强,自然也没有做活的动力。
苏木蓝拖延症上身,纳鞋底的活便往后一推再推的,直推到了这个时候。
眼下天儿冷,马上要穿棉鞋,这鞋底子再不纳的话,是要赶不上穿了。
苏木蓝没了办法,硬着头皮,拿了鞋底子,跟白竹叶坐在一块,捏了大针来纳鞋底子,一会儿下来,便已是觉得眼睛花,手腕痛了。
苏木蓝看着自己费尽了功夫,但此时看起来却还是有些歪歪扭扭的鞋底子,陷入沉思。
看起来,还是得借助点工具才行了。
苏木蓝出去溜达了一圈,寻了一个锥子出来。
锥子扎孔,再用针去穿线,这样轻松省事不说,因为打孔的缘故,能让针脚显得更加平整一些。
唯一的缺点,就是因为锥子要把针粗多了,扎出来的孔到底大了许多,像一个小小的窝穴,到底不如只用针拿出来的平整。
反正是踩在脚底下的东西,结实就好,好看不好看,都是次要的。
苏木蓝对此颇为不在意。
到是白竹叶,看着苏木蓝把鞋底子纳成了那个样子,有些无奈的扶了扶额,甚至把心里那种要把她手里头的鞋底子夺过来纳的冲动给压了下去。
没关系,娘纳的鞋底,多丑都行。
她都能接受。
白竹叶一遍遍的告诉自己。
初冬,早晚寒意明显,尤其是到了夜晚时,偶尔还会刮起西北风,呼呼的响。
窗户纸防寒能力极差,苏木蓝便寻了两块布出来,让白竹叶缝成棉帘子,晚上的时候挂在窗户上头,也早早的烧起了土炕,睡觉的时候,倒也十分的暖和。
第284章 本钱(月票1600加更)
吴卓远把爆裂玉米给送了来,一共五百斤,足足五麻袋,没有立刻问苏木蓝要钱,而是说结算钱的时候,直接抵了就是,也免得一直来回的给钱。
有了爆裂玉米,这爆米花重新卖了起来。
先前镇上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爆米花,也都觉得东西好吃不贵,在前段时日从吴记那得知暂时不卖爆米花时,还都觉得遗憾了好久,现在吴记又有了爆米花来卖,之前一直压着的馋虫,都涌了上来,赶紧都去买上一些来吃。
吴记的生意,因为爆米花的回归,这几日越发红火。
吴卓远和魏氏准备要买的宅院已经看好了。
离铺子不远,几步就到,算起来,离先前的魏家也不远,原本是姓何的一家子住着,何家夫妇没有儿子,生了三个闺女,现在闺女们都各自出嫁,还都是远嫁到了同一个地方,嫁给了同宗族的三兄弟。
闺女们惦记着爹娘年岁渐大,无人照顾,便商量了商量,在婆家那凑钱置办了一处院落,要将贺家夫妇接了过去。
这一去,便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便有了将宅院卖出去的心思。
碰巧,吴卓远和魏氏要买,两边也都算急,贺家夫妇也是实在人,便没有要高价,那一处院落,最后定下来了二十五两银子。
吴卓远手中的银两略短了一些,便寻镇上旁的熟识的掌柜,借上了一些,先将这宅院给买了下来。
桌子椅子什么的到是还能用,床也算结实,这些都不必添置新的,到是碗筷,被褥什么的,贺家夫妇带不走,都留了下来,而吴卓远和魏氏也不能接着用,便只能都处置了,再添置新的。
这几日,除了打理吴记铺子的生意,便是要拾掇宅院。
苏木蓝今天,去了趟铺子。
在得知吴卓远和魏氏已是买下来了宅院,笑着恭贺两个人添置了新居。
“害,也不算是新建的,就是地方还算宽敞,等拾掇好了,请苏嫂子到家里头坐坐,也算是暖房了。”吴卓远笑着应和,又问苏木蓝,“苏嫂子今儿个来镇上,是不是要置办点东西,我给苏嫂子寻辆牛车,跟着一块搭把手?”
要做各种吃食,原料也是需要不少的,且苏木蓝来镇上,一次性估摸着要采买许多。
吴卓远怕她忙不过来。
“今儿个来,是有件事要跟吴掌柜和魏掌柜商量。”苏木蓝道。
跟他们商量?
吴卓远和魏氏互相看了一眼。
尤其是听到苏木蓝特地说的是两个人,而不是吴卓远自己时,越发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