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286)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曹印听得心中痛极。

李令俞望着远处灯火,便说:“舅舅,我注定会走这条大逆不道的路,你就当,是他们父子欠我的吧。别阻拦我。”

曹印看着她眼中的坚毅,和杀伐之气。她手段有,谋略也有。

做事比萧诵干脆,说话甚少藏头掐尾。

他心中知道她这样是大逆不道,但又隐隐期许,或许,大梁的命运,真的会在她手中改变。

他这时候,还没懂李令俞口中的朝中出现大批空缺需要人来填。

第二日时才明白。她早料到这个结局。

第二日,李令俞天不亮就起来了,她子时过了才睡,连蔡真都说:“殿下可不能这么熬,这才刚开始,早晚会熬坏身体的。”

李令俞红着眼,坐在太极殿中,说:“若是动作再慢了,说不准哪一日,突厥人就打到上都城里来了。”

蔡真哑然:“也,不至于……”

李令俞心说,每一个王朝都觉得千秋万代,永世不衰。

当年的大宋,可不就是被人打的到处跑,祖宗哪想到怀宗被人追到崖山跳海,这是何等的耻辱。

不等她写完公文,薛洋已经集结百官,进宫来了。

今日一早裴虞出发前往河东,李令俞一个人都没有给他打发只让刑部的人带着公文随他调遣。

等他看了批文,殿中已经满满当当。

李令俞问薛洋:“今日人都来齐了?”

第86章 罢黜

薛洋对她的容忍到极限了, 也已经和她分庭抗礼了。

所以对李令俞不甚尊敬的问话没回答。

御史台的一个监察御史这时候出列,说:“这几日城中动乱,乱贼谋反, 公主殿下将我等圈在这里是何意?我等要见陛下。”

李令俞站在上首,俯瞰着殿中的百官,看着他们交头接耳, 暗中观察她。

这就是萧诵的人马。

而今日开始,她就要整肃, 或打压,或贬黜,将队伍中的大部分剔除出去,重新组建她的队伍了。

朝中别说御史台,六部不服她的人多的是, 不甚清楚这几日城中动乱内闻的人也有很多,但他们可能觉得那些和他们没关系, 今日他们是来诛逆贼的。

因为这是他们文官们的路子。

继而三三两两的人出列,开始讨伐她。

李令俞看着一言不发, 只是看着。直到礼部的新科的进士罗彰出列,他和李肃一样,最后分派后跟着她学习的,此时他站在薛洋背后, 上书言:“李令俞, 名为朝臣,实则出身不堪,艳容之姿, 幸得贵人青眼, 这才平步青云……”

连曹印都不得不皱眉, 回头看了眼这人。

太过趋炎附势,极尽谄媚,实在为人所不齿……

李令俞看着薛洋,见他垂目不抬头。

李令俞看都不看那人:“蔡真,将人拖出去,廷杖三十,就在太极殿外行刑。”

羽林卫立刻进来拖了人,那人还没说话,嘴里还在骂她……

薛洋:“李令俞,你放肆!”

李令俞不听薛洋之言,盯着罗彰问:“这是你写的,还是有人鼓动你写的?”

立刻有其他人出列,开始反驳讨伐她。

她看蔡真一眼,蔡真便放声喊:“肃静!”

殿中人被这一声尖锐的喊声打断,一时间静悄悄的。

那罗彰愤恨盯着她不言。但也不敢再乱说话了。

李令俞便说:“你既然不说,那就领了廷杖,归家去吧。”

“你有何权利罢免我等?朝中成你的一言堂了不成?”

李令俞看了眼蔡真,蔡真便说:“奴奉圣人之命,来伺候小殿下,礼部文书罗彰以下犯上,构陷殿下,领三十廷杖不冤枉,望从此以后少惹口舌是非。”

罗彰被这声小殿下彻底击溃了,他犯了大忌。

呼喊着:“臣不知……”

李令俞从始至终都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片刻后便听到殿外那罗彰惨叫声。

殿中人再不像之前那么猖狂了,一时间静悄悄的。

李令俞耐着性子,一直等到那三十杖打完,那罗彰的惨叫戛然而止了。

她才问:“你们一个一个说,还有谁要说话?”

殿中静悄悄的,不敢有人再说话了。

薛洋心下一沉,便知道,她这是打给自己看的,如今她手握兵权,宫中内外已经尽在她手里了,怕是连北宫,也在她手中。

就算他再不想承认,如今李令俞已经摄政。这是不争的事实。

她如今和陛下无异,假以时日,也定然会登基称帝……

薛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摘了官帽,捧在手中,直言:“老臣年事已高,本性笨拙,不当大用,今日便辞官让位,望殿下应允。”

曹印扭头看着薛洋,只是没想到他刚硬到如此地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