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5)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李令俞之前没有那么直观的感受,但裴虞的话提醒她了,若是江州案了结,李尚被判,那么家眷就很可能被发卖。

但无论如何今日不能探监,裴虞也是敌非友。

她被裴虞警告了一番,又跟着柳恪无功而返。

第二天起来,家里又新生了枝节。她天蒙蒙亮起来,开了旁边的书房,其实她有点抵触,毕竟不是她自己的东西。

家里的仆人们已经起来了,阿竺奇异地看她,问:“怎么这么早?”

她随口笑笑:“睡不着。”

阿竺进书房给她点了灯,她看着昏暗的书房,又点了几盏灯,靠窗是一张书案,旁边挂了一副墨松图,后面的书架上全是书,墙角的放了几个箱笼。

她随手在书架上翻了翻,倒是发现不少字画,一笔字倒是清秀,但文章做得就有点马虎了,丹青上有些功夫,或许宋大儒是看中她这方面天赋才收入门下的。

没想到打开箱笼,里面全是画,她正翻得起劲,门外的阿符说:“郎君,夫人请你去正屋。”

等李令俞一进去,李尚弟弟的家眷们都在里面,正在哭,方氏正拉着大柳氏哭着说:“若是流放益州,我们跟着郎君回老家也成,可如今发配营州,那可是寸草不生的地方……”

方氏生的有几分姿色,声音十分尖锐,哭的很吵人。

大柳氏也没什么主意只管安慰她,期盼地看着李令俞:“你叔父的事可如何是好?你出去打听打听。”

李令俞心说,营州?那可是在天津港附近,是个好地方。

她忘记了,如今的营州,就像现代的中东地区,北面的契丹、柔然、高车人都盯着,三五不时的发生武装冲突。

但也应了声,就带着阿符又出门了。等出了门问阿符:“叔父又是怎么回事?”

阿符和阿竺简直是她见过的最有素质的服务人员,勤快、话少、不八卦。

阿符不肯说主家是非,迟迟不言,李令俞忙说:“我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你和阿竺,没什么不能说的。”

阿符这才说:“二郎君原本在府衙做衙役,只是喜好饮酒,并不勤快,只靠着郎主的面子和银钱,下面的小吏不敢亏待他,郎主出事后,他就被告发抢人钱财,如今被判作充军,也有仇家的运作。”

她心说,这家子人,就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身啊。

她连着在雒阳城里转了几天,打听了几日李尚的案子,也打听这里的人文社会,街上时不时能见到少数名族人。各名族融合的时代,军备力量就必须好。

至于李尚的案子,上面的大人物还没有发落,轮到李尚,谁都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说不准她哪天起来就被押解发卖了。

大柳氏只知道他一连出门好几天,早出晚归,最后却说没办法,心里很是失望。

李锋的家那日被抄后,方氏就带着儿女来投奔柳氏。方氏性情有些泼辣,摆明了救不了李锋,她和孩子没活路,肯定是要大嫂一家收留的。

一屋子女人们唉声叹气,李令俞怕吓着她们,也就没提被发卖的事。

一想到会被发卖为奴,她实在焦虑的睡不着,子时还点着灯在研究新买的颜料。恍然间觉得窗前有人一闪而过,她心里一惊,喊了声:“阿竺?”

阿竺就睡在她隔扇外的床榻上,阿竺睡意朦胧中问:“怎么了?”

“外面有人来了。”

阿竺像是一只蛰伏的野兽,一秒中起身伏腰,低声浑厚地喊:“阿符!”

左边偏房中的阿符几秒钟后就站在窗外问:“怎么了?”

李令俞看着这两人,暗暗心惊,心里怀疑越深,这可不是一般家仆能有的素质。

她安抚阿符:“没事,我看到窗外有影子闪过,大概看错了。”

但阿符丝毫不松懈,后半夜几乎一直守在窗外。

第二天一早,李尚的弟弟李锋就被发配出城,李令俞都觉得这必定是仇家寻仇,这才几日,他就被判发配了。

早上起来她头昏脑胀,院子里静悄悄的。前几日家里的仆人也打发了个干净,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不可谓不惨。

她还在想,李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江州案,他到底做了什么手脚?贪了多少?

大柳氏和方氏凑了钱,最后还是李令俞上门求柳恪,说通了随行的官差看顾李锋。

出发当日李令俞带着方氏和儿女去送行。

城外码头,走水路一直到营州码头。

李锋见了她,也只看见她,一直和她声嘶力竭的重复:“幼文,快救救你爹,只有你能救他!只有你!”

他妻儿哭喊成一片,他充耳不闻,两眼瞪如铜铃,盯着李令俞一遍一遍的强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