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338)

作者: 雪上一枝刀 阅读记录

周书林比之前态度好多了,脸上挂着有些不自然的笑,说, “小林,你们这是准备出去啊?”

林东许沁两口子不愿意放手,他没得到侄子的抚养权,为了这事儿, 他想了很多对策,最终跟两个姐姐商量好了, 大国的事儿暂时就先瞒着。

反正三叔这么多年没回国, 也没和家里通信,不可能知道。

谁能料到, 他三叔是个人精儿, 什么风雨没见过,很快就自己托人从公安局打听出来了。

得知还有个侄孙流落在外头,立马就勒令赶紧找回来,否则, 带来巨额财产将不予分配。

周书林这才慌了, 四处打听,打听到许沁就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 又托了村里的亲戚,去了许大嫂的娘家, 套问出林东和许沁的住址。

不过,也没问出来具体的,他们这附近胡同, 已经打听了好几天了, 好不容易才算是打听到了。

林东有些冷淡的点了点头, “对,你们有什么事儿吗?”

穿戴讲究的老人先冲他抱了一拳,笑道,“林警官你好,我是周致礼,是周队长的三叔,贸然登门,还请海涵。”

林东愣了一下,说,“二位请屋里说话吧。”

许沁关上车门,给了大国十块钱,说,“去供销社买点好吃的,带着弟弟妹妹去周奶奶家玩儿吧!”

周婶的几个孙子和他们年纪相仿,平时经常在一起玩儿。

林大国接过钱,好奇地打量了一眼来人,领着弟弟妹妹走了。

王婶子还没走,帮着端茶倒水。

周致礼落座,打量了一下四周,客气的说道,“京城居,大不易,你这院子倒是不错,方便,也够幽静。”

林东笑笑,问,“不知道老先生来,有什么事儿吗?”

周致礼一开始听到侄孙流落在外头,心里头又急又气,后来听说孩子在北京,且父母都是大学生,略略放下了心。

听着似乎还成,估计孩子应该受不了委屈。

今天走过来一看,嗬,人家住着京城的大院子,院子里还停着吉普车呢,足见经济条件很好。

林警官和小许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林大国看起来也挺好,个子高高的,目光纯净,那稍微有些下扬的眼角,和他印象中的大侄子如出一辙。

一看就是被好好养的孩子。

周致礼也没兜圈子,说,“大国父母的事儿,我已经听说了,我那大侄子起小就是个争气的好孩子,如今也算是为人民牺牲了,他就留下了大国这么一个血脉,理应认祖归宗。”

林东皱了皱眉头,问,“您说的认祖归宗,是怎么个认法儿?”

周书林抢着说道,“那自然是把大国领回去,我来养着。”

许沁笑道,“你领回去啊,你意思让大国放弃北京户口,从北京回到宁县读书?”

周书林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点了点头。

周致礼却问道,“大国现在,有北京户口?”

许沁点了点头,说,“对,他现在上的是我们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可以直升初中和高中,师大附中是北京数一数二的好学校。”

周书林不在乎的说,“只要孩子聪明,上什么学校不重要,你和小林不也是从咱们宁县考出来的吗,你放心,我有不少朋友,有好几个都在初中和高中当老师,肯定会多照顾大国的。”

林东却冷冷的打断了他,说,“这事儿不用讨论了,不可能。”

大概周致礼和周书林也没指望一次做通他们的工作,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留下一堆礼物走了。

三刚急得不行了,在周家门口看到自家的客人走了,连忙跑回家问,“爸,妈,咱们还出去玩儿吗?”

许沁说,“去呀,咱们这就走。”

从北京到北戴河,也不算太近,这么一耽误,他们出发的时候都快九点了,中途在路上吃了点饭,下午两点才赶到。

按照许沁的标准,北戴河其实不算太理想的避暑胜地,因为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地方并不算太凉爽,也就比北京低了三五度,现在七月份,白天日常也有二十七八度了,幸而风景还算优美,海滩也很不错。

孩子们都挺高兴的,都快玩疯了。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这儿,吃海鲜可比在北京方便多了,北京没有海,老百姓日常不太习惯吃海鲜,市场上卖的不多,都是从天津那边运过来了,冬天还好,夏天除了活虾还成,其余都不太行。

但卖活虾的市场不多,而且还不是天天都有。

北戴河则不一样,都是当天捕捞的,他们住的招待所条件不错,自带餐厅,想吃什么甚至可以出钱让餐厅的采购员帮着去渔船上买。

买回来的海鲜都是活蹦乱跳的,最简单的蒸煮爆炒,就特别鲜甜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