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惹怒偏执太子后(218)

作者: 姜久久 阅读记录

蜀地到歇逻四千公里,一步三叩首,哪怕是精壮的男子也受不了。他的同伴都死在了路上,有的冻死了,有的摔死了,只有他平安到了这里,距离圣地歇逻只剩三百多公里。

傅娇说:“你身体太虚弱,坐我们的马车吧,三四天就能到。”

他拒绝了傅娇的好意:“这是佛对我们的考验,如果我乘坐你们的马车,佛会责怪我不诚心。我不能辜负家乡的乡民。”

“可你的身体不允许你再继续磕下去。”傅娇提醒他说。

他红扑扑的脸蛋上漾起笑意:“求佛者就算死也要死在求佛路上。善良的中原人,你们自去吧,愿佛祖保佑你们。”

见他执意坚持,傅娇不好再勉强,留下两个人陪伴他,继续她的征程。已是将夏,但高原上还没有夏日的暑气,在树荫下甚至还得披上厚厚的棉袄。傅娇回头看了一眼,虚弱的藏族汉子虔诚地磕着长头,面色坚毅,眉宇宁静。

吐蕃离凉州有近两千公里,他们历时一年,终于在正和九年的初夏抵达吐蕃。

吐蕃地处高原,天低云阔。吐蕃的王工修建在都城最高的山丘之上,依山而建,群楼重叠,殿宇嵯峨,红白镶嵌的辉煌建筑高耸入云,象征着这个向上的王朝最高的权利。主殿内的红、白庙室鳞次栉比,抬头仰望,就能感受到它屹立在蓝天白云下的雄伟壮观。

傅娇侧过脸看站在身旁的静安法师。与她相识以来,静安法师一直温和从容,即使途经战乱,被流民拦下抢走行囊,她也不曾露出丝毫情绪。及至今日,向佛者抵达梦中的圣地,双眸中情不自禁地溢满泪水。

吐蕃赞普听说中原的使团抵达都城,竟然亲自到宫殿前来迎接。高原气候严寒,土地贫瘠,他们极其向往物产丰饶的中原。

静安法师患有腿疾,自京城启程便偶尔疼痛,长途奔波之下,腿疾愈发严重,到了高原地区,呼吸不畅,有段时日几乎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傅娇担心她有个好歹,很久都不让她走动,一路上她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她,最近终于好了些许。今日她却拒绝了吐蕃赞普的肩舆,让傅娇扶着她一步步缓慢地爬上山顶的宫殿。

行走在高坡上,登高眺望合股对岸枯黄的山崖,层层叠叠排列在厚厚的浓云之中,恍如走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静安法师站在风中,热泪滚滚。她向着迦南寺的方向远远眺望。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傅娇知道她在向她的师父报答喜讯。

一代人的愿望与梦想,终于得偿所愿。

傅娇站在她身后,静静凝睇着她的背影,心想,就算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追随心志坚定的人总是没错的。

吐蕃赞普热情地欢迎了他们一行人,傅娇他们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的医书、制造之书、农耕之书和中原的种子。吐蕃赞普看到那些书和种子,欣喜若狂,吐蕃太冷太干了,能种的作物很少,百姓很多吃不饱饭,每年都有很多人饿死。如果他们带来的种子能顺利成活,可以养活很多人。

他用最高的待客礼仪招待他们,甚至允许他们住在宫殿里,和歇逻的高僧讨论佛法、辩经。得知他们要请青瓦达孜宫的经书,他立刻命人前往青瓦达孜宫将经书送来,立刻着人动手抄写经本。

赞普的长子加措今年八岁,十分向往中原文化,时常去找傅娇,缠着让她教授他汉话。傅娇便提笔默背下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开始教授他汉文。

赞普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文,让很多喇嘛跟着她一起学习。她每日向吐蕃喇嘛请教佛法,吐蕃喇嘛向她请教中原文化,日子过得忙碌却充实。

他们原本打算次年夏启程回迦南寺,但吐蕃赞普以让他们留下翻译经文为由,劝说他们再待一年。傅娇问过静安法师的意思,静安法师觉得很好,经文都是吐蕃文所书,与其回大魏闭门造车,不如在此地翻译完再回去。

于是他们留了下来。

正和九年秋,她带来的第一批冬麦种子丰收了。加措兴奋地捧着一把新麦子跑到她屋子里,欢呼道:“法师,您带来的种子采收了,父王说产量很不错,可以养活很多百姓了。”

傅娇从案牍里抬眸,弯唇浅浅一笑。

加措是个很外向的孩子,总会告诉她很多新奇的事情。

这日他忽然闷闷不乐地进来,学习的时候也没精打采。傅娇问他:“你因何分心?”

加措垂头道:“父王说我不如中原的那个太子。”

自从正和七年离京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听过关于李洵和熙和的事情了。如今听加措提起中原的那个太子,她才反应过来。

“父王说他跟我同岁,却远比我优秀。据说我们派去中原的使臣就是他接见的。”加措叹了口气,眼睛里浮现些许挫败:“而我现在面对自己的大臣有时候都说不出囫囵话。”

上一篇: 青梅世子妃 下一篇: 穿越后我成了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