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秧子冲喜后,全家暴富了(6)
但眼下被流放到了这偏远穷苦之地,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能填饱肚子就比很多人家强了,哪还能强求吃上什么好的。
就连这白面馒头,在眼下的盛家都是稀罕物了。
能吃上这个的,除了盛知衡这个病秧子,就是盛家老太爷和老夫人了。
姜云瑶以前还有些挑食,现在也被治的完全没了这毛病。
在这种填饱肚子都难的年月,想挑食都不给你机会。
姜云瑶往日里都和盛家其他人一样,吃些梆硬的杂面饼子之类的食物果腹。
虽然不怎么好吃,还很锻炼牙口,至少能保证不饿肚子。
连盛知衡每天也仅有一个白面馒头可吃,而眼下姜云瑶手中的,竟有大半个。
“这是?”
姜云瑶茫然抬头看向盛知衡,手里捏着软软的白面馒头,还有些没太反应过来。
“给你吃的,快吃吧。”
盛知衡温柔的伸手轻轻摁了摁她的脑袋,冲她眨了眨眼。
“你还在长身体,多吃点。别告诉别人,这是偷偷给你开的小灶。”
姜云瑶眼神复杂的看着盛知衡,感觉手里的白面馒头重的她快拿不住了。
她就是再饿再馋,也没有抢一个病人食物的道理。
“我不要。”
姜云瑶摇着头,把馒头又塞回了盛知衡的手里。
“这是给你吃的,你身体不好,得吃这个。”
“我近来身体好多了,多亏了瑶儿,我们瑶儿是个有福气的。”
盛知衡含笑打趣姜云瑶,眼看着小丫头的脸迅速红了起来,他笑得更欢畅了。
姜云瑶跺了跺脚,脸上更热了,盛知衡这是在拿她“小童养媳”的身份打趣她呢!
说到这个,姜云瑶抬头看向面色苍白病恹恹的盛知衡,眼神复杂。
因着姜云瑶年纪太小,盛家的人说话也不怎么避着她,倒是让她断断续续听说了不少和盛知衡有关的事。
盛知衡是盛家的嫡长孙,幼年时就聪慧过人。
两岁会背诗,六岁会作诗,一度在京城被赋予“神童”之美名。
可惜先天不足,体弱多病,随着年纪渐长,才华也越来越非凡。
与之相对的,就是他越来越重的病。
第5章 看看系统能有多逆天
到了后来,盛知衡更是缠绵病榻,每日喝药跟喝水似的往下灌。
盛家给他找了许多大夫来看诊都不成。
盛知衡的娘易氏,因着当初早产加难产伤了身子,就只有他这么一个孩子,此后再无所处,自然对着唯一的孩子无比上心。
既然找大夫来看病已然不成了,那边想别的法子吧。
易氏去护国寺求了签,因着盛知衡早年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神童,甚至都得了大儒的称赞,在京中也算小有名望。
恰巧易氏去求签之时,和护国寺的住持遇上了,对方念着盛家每年都会给护国寺送去大笔香油钱的份上,给易氏指了条出路。
眼下盛知衡沉疴积弊,药石无医的情况下,不如另辟蹊跷,给盛知衡娶门亲冲喜。
因着盛知衡眼下还未加冠,娶亲确实为时尚早,可以先把人接进家里,当个童养媳。
易氏彼时为了盛知衡的病操碎了心,听到住持的话,仿若是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欣喜若狂。
然住持却说,让易氏不要着急,不是随便什么人接进门都能达到“冲喜”目的的,叮嘱她切记随心而行,缘分自会相聚。
住持这话说的易氏一头雾水,回到盛家便一五一十的说给盛老太爷听了。
彼时盛家还是由盛老太爷全权做主的。
盛知衡毕竟是嫡长孙,且幼时聪慧,盛老太爷不是不疼他,只是还没等他做出个决断,就被他的四叔盛誉青阻止了。
盛誉青对此言论大加斥责,言其是迷信行为。
想要治好盛知衡,遍寻名医,总有一天能找到治好他的方子。
那护国寺主持话说的神神叨叨,谁知道是真是假。
盛誉青眼下可是朝中四品大员,家中干出这等子事,要是被言官知晓了参他一本,陛下降罪于他,这责任谁担当得起?!
盛誉青这话一出,盛老太爷立时就犹豫了。
嫡长孙重要,已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位居四品大员的四子显然更重要。
盛老太爷一直惦念着盛家能重现先祖风光,盼望着家中再出现一位一品大员,盛家也算光宗耀祖了。
于是盛老太爷权衡之下,便听了盛誉青的话,训斥了易氏一通,不许她再提此事。
易氏虽然委屈又生气,但到底是没敢忤逆盛老太爷,咽下了这口气,没有再提,只是背地里却暗暗埋怨上了盛誉青。
他只惦念着自己的前途地位,却完全不顾自己的亲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