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337)
有影评人说,小左没入深山前最后一个回眸,恰如沈醉当年在《流苏》里月下孤身坐窗台。
那是只有沈醉才能演出来的画面。那一刻,角色和演员的生命交汇而融为一体,各自两忘。
燕名扬的母校也有戏剧类社团自发组织了《左流》集体观影活动。沈醉的影迷到处都是,观影活动便传到了燕名扬的耳朵里。
燕名扬大手一挥,又为包了一次场;他还出钱设立了一个基金,专门资助有志于文艺片的师弟师妹。
“燕总可是出了名的一毛不拔。” 胡涂说起来眉飞色舞,“我听人说,他毕业后别说给母校捐钱盖楼了,就连奖学金都没设过一个。”
《左流》的票房和口碑都很好,即使是身为投资人,燕名扬也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来扩大电影的影响力。
沈醉听闻此事后,默默良久。
强制团建那天,燕名扬没有参加。他飞去了北京,在沈醉上课的地方等着。
四月的北方草已经长全乎了,天空一片比一片晴朗。
沈醉从大楼里出来,看见燕名扬时并不意外。
他嘴里正嚼着泡泡糖,面无表情地吹了个大大的泡泡。
“你知道我要来?” 燕名扬伸出一指,啪唧戳破了泡泡。
“前几天桑栗栗跟我说要团建看电影。” 沈醉尽管没什么表情,却显然比从前活泼了许多,“我一看她那么高兴,就知道你肯定不参加。”
燕名扬:“.........”
“今天来找我干嘛。” 沈醉歪了下脑袋,拽着燕名扬的手甩来甩去。
燕名扬有些神秘,压低声音道,“去看电影。”
四月是沈醉的生日月。燕名扬给母校捐了笔钱,很快就有脑筋活络的学生组织了沈醉主题的观影周。
从《流苏》到《失温》,再到需要进电影院的《左流》...甚至连沈醉在琦市春晚上表演的琦戏都作为彩蛋被放了进来。
沈醉不是一般的演员。他是一种风格的象征,是文艺片影迷绕不开的一道美的幽灵。
燕名扬第一次带沈醉来自己读大学的地方。他其实早就应该做这件事。
沈醉只戴了口罩,可他的眼睛太过标志性。
路上似乎有学生认出了他,小范围骚动后也就散去了。渐渐人们只是在路过时多看沈醉两眼,甚至都没有人上前拦着要签名。
“他们说你演的戏太少了。” 燕名扬笑了笑,“都不够看。”
“胡涂前几天给我看了一个本子。” 沈醉觉得闷,干脆就把口罩拽了下来。他说,“虽然是客串,但剧本还不错。”
“正好让我找找感觉。”
燕名扬和沈醉抵达放映处时,《流苏》正在片尾。彩蛋上有15岁的沈醉蹲坐在后台小板凳上看剧本的片段,他那会儿特别瘦,浑身上下极其安静,只有一双眼睛会无声地说话。
观众的注意力都在大银幕上,没人注意到沈醉本人。
“下一部应该是《左流》,要去电影院看。” 燕名扬说。
“我会演得更好的。” 沈醉望着大银幕上15岁的自己,不自觉浮出一个笑。
他黑色的瞳孔泛着灵动的亮光,“我要好好锻炼身体。等我八十岁的时候,我还可以演戏。”
燕名扬租了一辆自行车。夕阳下风徐徐的,他骑着车带沈醉去校门口的电影院排队买爆米花。
这是故事重写的结局,同样也是下一个开始。
-
全文完
--------------------
正文到这里就结束啦,很感谢一路陪我连载的姐妹们(比哈特)
微博会有一个完结抽奖;另外,有什么想看的番外也可以评论。
隔壁新文已经开了预收,是关于两个人崇拜与反叛的故事。这次不是高度联动的了,感兴趣的姐妹也可以去康康。
再次感谢大家!有缘下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