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乌列尼热恋季(63)

作者: 坠珠葡萄 阅读记录

第一次高考他差了几分上top2,经历了一年苦闷的复读第二年上了,不过当时又得到消息港中文在北京招生,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让人家鸽了top2投奔港中文,他去面了还拿到了奖学金,那天告诉我结果我真是高兴的蹦了起来。之后他就一直在香港生活到现在。上次见面也是他出差来我的城市,当时还带了另外一个酷盖朋友来玩。大千世界,缘分真的好奇妙!写这章有点找回当年那种古早交友的感觉了。

第25章

回到祝之繁家, 陈诗酒听曹阿姨说祝之繁又出去跑步了,于是径直转身上楼回了房间。

祝之繁家的这个房子,一年到头基本上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多塞进来几个人。她父母的律所开在浦东, 彼此是开放式的婚姻,各自另购的房子一个在浦东, 另一个像是避免讨嫌似的买在了浦西,平时很少回祝之繁这儿。

一家四口人,每人都住一套自己的房子。父母开诚布公向祝之繁和她哥说明他们婚姻状况的时候, 祝之繁因为年纪小没有过多选择权, 就继续生活在父母感情存续良好期间购下的这套洋房里。

对于这个分配结果,其实祝之繁是厌恶的。你们都有了新的生活, 全都搬去了新房子, 只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原地的老房子里,这一点儿都不公平。那种感觉就像……她被抛弃了, 还是同时被三个最亲的人抛弃。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最小,在这个家里最人微言轻,在敏感又脆弱的青春期只能默默接受大人们的安排。对家里发生的一切根本无力改变什么。

他们搬出这个房子的那天,祝之繁怔怔看着三家不同的搬家公司把小卡车开到自己家院子前, 搬运工将一个个打包好的纸箱搬运上车。原本空荡荡的卡车后槽像堆方块积木一样,没多半会车槽就被装满了,然后三辆小卡车发动起嗡嗡的沉闷引擎, 串珠似的开出了家门口的这条马路。

虽然它们离开时的方向一致, 但祝之繁知道一旦出了小区, 它们就要分别驶向不同的方向。

这个家在那一天分成了四个, 再也不是原来的一体了。

她呆呆杵在门口站了好久, 心里些许空荡与不知所措, 落寞的背影戳的保姆曹阿姨心都要碎了。

曹阿姨揽过她的肩安慰她说:“孩子,不要紧,以后咱们俩过日子照样红红火火,逢年过节,你爸妈他们说好的还回这儿一起过。再说你这么多年一直住校,在家的时间本来也不多,真把日子过起来,其实也不会跟之前差太多的。”

祝之繁在心里说:那怎么能一样呢?分居就是分居,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破裂,但这个家是彻头彻尾的完了。今天起,她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

陈诗酒认识祝之繁的时候,就是祝之繁从原生家庭被迫剥离出来没多久的那阵儿。

成人的世界真的挺怪的,时而晴朗,时而暴雨,但最后全都归寂于平静。

在祝之繁的童年印象里,父母曾经手拉着手在她爷爷崇明的乡下瓜田里散步,他们年轻的时候特别有话聊,甚至聊得入迷的时候,还会全然忘了祝之繁就跟在他们身后。

祝之繁被瓜田里跳蹿的小癞□□吸引了注意力,一头栽进了半湿半软的瓜地里,裙子糊了一身的湿泥,张嘴哇的一声哭了,才发现父母的背影已经从地垄的这头,漫步到了那头。

他们茫然的转过头来,看见拎着脏裙子从瓜地里挣扎着站起来的祝之繁,一边把原本牵着的手高高举起挥手安抚,一边取笑祝之繁:“囡囡侬做啥呀?小邋遢鬼,一到乡下就拿你没辙。”

祝之繁记得很清楚,他们感情好的时候,就连那一双向她高挥而起的手,都是紧紧缠握在一起,并不曾分离片刻。

生病之后的祝之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班上其他父母不在一起了的同学没得抑郁症,而她却得了呢?

反反复复思索过很久,祝之繁才得出一个自认为比较中肯的结论:一个人没见识过纸醉金迷,便不会觉得米糠难以下咽。她见过父母最好的样子,那是一段父母经历了新婚磨砺以及手忙脚乱第一次当父母之后,对待感情成熟而又平和的甜蜜时期。

她的出生完全基于父母的自愿与深思熟虑,享受了哥哥不曾享受过的那些甜蜜红利。

正因为太过甜蜜,完全叫人沉溺了进去,所以后来父母心平气和分开的时候,祝之繁成了心理上最抗拒的人。

人人都在朝前看,只有她还活在那段父母年轻时候的甜蜜期,并且固执地认为糖哪儿有保质期?糖是永远不会变质的,它的保质期是无限期。

*

陈诗酒回房间冲了个澡,花洒的水冲下来的时候,水花在她的妆面上冲击出一层难融于水的油膜,陈诗酒才反应过来她今天化了妆,需要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