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128)
宋药拉他一起,他也不是很好意思说“其实我想去玩”。
于是现在,抱着老师送的书,赵晓东简直要泪流满面。
他可怜兮兮:“老师,我们不是刚刚完成了水力风扇吗?”
难道不应该庆祝休息吗?
何老师也很想哭,但想想自己是个老师,她努力让自己坚强:
“学无止境,送你们书不是规定你们必须多少天看完,只是希望你们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赵晓东眼泪汪汪:“可以不养吗?”
何老师摸摸他的脑袋:“乖,你可以的。”
赵晓东:呜呜呜呜我不可以啊。
宋药和赵晓东差不多。
送老师书的时候他很开心。
但他撺掇奶奶送老师书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要学习这些书。
小孩直接傻眼了。
“老师,这些书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
他翻了一下,这里面明明有很多是高中的内容。
不要以为他不知道,上次学物理的时候他可听老师说过很多次的。
何老师承认的很快:
“因为我觉得你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高中知识了。”
实际上,因为学校里面只有她一个老师的原因,她一直教的比较因材施教。
说白了就是,这个孩子学到哪里,她就会从哪里继续教起。
而不是常规的一个人对一教室学生。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的进步还是很快的。
比较突出的学生就是宋药跟赵晓东了。
赵晓东毛病还是不少的,喜欢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每次放完假再上课就收不了心。
但这些毛病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有,所以何老师从来没放在心上。
赵晓东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偏科。
他对物理感兴趣,物理一直学的飞快。
其他科目就不行了,尤其是语文。
何老师每次教他语文的时候,都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两个脑子,一个用来学物理,反应飞快精准学习,一个是用来学语文,反应迟钝一脸茫然。
所以她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宋药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形容赵晓东是他有两个理解能力完全相反的脑子,那么宋药就是有好多好多个聪明的脑子。
不管是学什么,他都能学的飞快。
而且虽然宋药也喜欢玩,但如果遇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他一定学的比谁都认真(比如之前拉着赵晓东死命做风扇)。
何老师其实暗搓搓觉得,这种钻研精神很适合做科学家。
当然,现在对方只是一个小孩子,想这些还是太远了,总结就是,偏科的赵晓东何老师还能勉强教住。
但学什么都飞快的宋药,她是真的担心自己教不好这孩子。
何老师的父母就是老师。
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教好一个孩子有多难。
尤其是在这个孩子脑子又聪明,人又机灵,还很皮的情况下。
但学校只有她一个老师。
也只有她能教。
于是,她对着两箱书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她教不了的,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教。
同时,她要多搜集一些不错的书籍,自己看,还要分享给孩子们。
“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读书不光可以收获知识,还能学习到人生的种种道理。”
“读书多了总是有好处的,以后你们就明白了。”
两个小孩可怜巴巴抱着书,觉得他们不是很想明白。
一直到出了何老师的小屋,他们都蔫哒哒的。
两人有气无力走了一段,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实在是觉得书本太沉重了,索性一屁股坐在了稻草上。
然后齐齐叹气:“诶!”
宋药比赵晓东有自制力,但这不代表作为一个小孩子,他就高兴多出这么多书要看了。
当然,如果多出来的书是教人做扇钟的,他肯定看的比谁都起劲。
小孩小大人一样的感慨:“原来这就是自作自受啊。”
赵晓东是知道何老师的书是宋药让家里送的,因为他妈妈和奶奶也在张罗着想送书给何老师。
本来听妈妈奶奶商量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的,现在发现那些书可能最后还是要落到自己头上,他就欲哭无泪了。
“你自作自受,为什么我也跟着受连累。”
宋药诶了一声:“谁能想到老师会让我们也跟着一起看书呢。”
他还暗搓搓期待过,两箱子书,老师肯定看不过来,到时候腾出来的时间,他们就能去自由发挥了。
万万没想到,玩乐时间不光没变多,还少了。
005见他实在是不开心,试图安慰宿主:
【宿主,你虽然玩的少了,但你也得到了学习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