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壤土(208)

作者: 琥玉 阅读记录

担任摄影师的小姑娘是上河村本村人,一直没有名字,她爸妈为了感谢我给孩子这份让所有人羡慕的工作,希望我给她取个名字,我也没矫情着拒绝,帮她取名“朱莉”。

朱莉每周会在照相馆工作两天,工作时间时中午光线比较充足的中午五小时,中间有三小时是村民中午休息的时间,大家想拍照就能过来。其他日子里她也会像其他村民一样搬运石头或者是去食堂做工赚取工分。

照相馆里有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壁炉,整个房间非常温暖,朱莉工作前会专门在家洗澡,穿上她的工服——一套搭配着黑色长筒靴子、浅黄色高领毛衣的粉色短风衣。

朱莉并不是村里第一个编麻花辫的女孩,但她第一次站在平整如镜的石头柜台后招待想要照相的村民的时候年过三十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吞吞吐吐连话都说不利索。

“里克叔叔,拍照三块一张,多洗一张一块,你要拍几张?”朱莉友善地询问。

“一……一张,我们就拍一张。”

“好的,‘全家福’对吗?”

“对,对,’全家‘!”男人连连点头。这个词语用的不是上河村方言,发音非常拗口,但他知道这是家里所有成员的意思。

“好的,三块钱。”朱莉捏着笔慢吞吞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划了几个数字,又伸出三根指头。

看到朱莉的比划,男人从口袋小心翼翼掏出三张对折的一块钱钞票放上柜台。

“好的,你们到那边站好,准备拍照。”朱莉伸手示意。

“孩子妈!过来!”男人赶紧招呼一边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家人乱哄哄挤过去。

“我先给他们拍照,你稍等。”朱莉给后边排队的村民点头,然后把相机挂上脖子,找了两把椅子指挥男人和妻子坐在椅子上,男人抱着小女儿,年龄比较大的儿子站在夫妻俩身后,一起朝着镜头说“qie-zi”。

“咔嚓!”清脆的声音之后朱莉小心检查了下,又拍了一张做后备,告诉还有点拘束的一家人四天以后来取照片,一家四口喜气洋洋离开。

她第一天工作的时候我都在旁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会提醒她,她做得不错,虽然第一天几乎全村人都挤来照相馆看热闹,但排队的秩序还挺不错,主要是村里人已经习惯了吃饭排队、领薪水排队、换东西排队,朱莉做事有条不紊,让我很放心。

朱莉走回前台继续收钱拍照。

她在照相馆工作的时间是每周的“周一”和“周五”,中间的时间足够冲洗上次拍摄的照片,有我把照片封存在强化水晶板里头,每一张照片都能传给子孙后代。

村民们在照相馆里得到的不光是一张能够摆在家里的照片,也是一段凝固的“时光”。

这丫头可以算本村第一个“技术工”,她在照相馆上班每周五块钱的薪水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照相馆里工作时那一身漂亮的工作装更是让她成为了村里同龄女孩羡慕的目标,男人们魂牵梦萦的女神。

第90章 97年1月天光

照相馆开启的日子也是村里发行纸币或者说“新工分”的日子,薄薄一张柔韧的纸,代替的是过去水晶管里的黑色珠子,拿在手里轻轻摩挲能感受到它凸起的纹路,它繁复到极点的图案和陌生的人像都让村民们惊为天人。

毫无疑问,这是另一个世界才有的东西,跟白面大米、白菜土豆一样不属于这个落后的小山村。

但它的来历有什么关系呢?在另一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喜欢钱,在这个世界也一样。

这一张红色的票子就是一公分,能兑换一公斤大米或者一公斤面粉,能兑换一小片布,能兑换两轱辘棉线或者五根不同型号的针。

如果多攒上几张这样红色的票子,新衣服、新鞋子、好吃的酸菜和土豆干、猪油块都能换到,想拍照片也随你喜欢。

这神奇的票子甚至能让凯因老爷把你搬回家里的石头融成结实的新房子,只要票子够多,照相馆里那样的巨大透明宝石幕墙也并不是不可能。

唯一比较需要小心的大概就是这些票子比较娇贵,不能沾水,村民们都把它保存在自己心爱的小皮夹里。

村民们不光能通过劳动获得钞票,将优质野菜和食物提供到村里食堂也能获得钞票,现在村里的商店和特产收购店还没建好,否则他们可以在特产收购店直接出手自己的货物得到钞票。

钞票跟金币的兑换比率我也提前告诉了村里人,以前芦河村流通的一金币就能兑换现在上河村所使用的一块钱,长期有效。

我先前有意搜集过几次金币,现在村里的金币数量很少,用金币兑换钞票的一共四十来枚,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