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锦鲤甜妻在七十年代重生了/七零:我靠囤四合院成了京圈首富(874)
不过在一些小县城小镇上还是有这种服装大杂烩的。
她本来是不打算再搞服装留着钱买地的,但服装来钱的速度也不比食品差。
而且这批钱也没有动用到她自己的本金。
现在渠道已经搞起来了,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
钱文华虽然不太懂什么是超市,但听着秦晚晚的形容应该就是很大很大的服装店,于是就道:“倒是也可以,就是这个货咱得谨慎点,毕竟那么大,万一卖不掉剩下了怎么办?”
“那就处理了。”秦晚晚道:“换季的时候便宜处理了。”
不过只要不是太难看的款式,临到换季的时候打个折什么的,应该不难处理掉。
秦晚晚有个姑姑,三十多岁都不结婚,被家人夺命连环call回来后也不愿意打工,就自己开服装店,不过开了半年就倒闭了亏了不少钱。
来跟她父母吐糟的时候她也在,当时姑姑就说过,这开服装店千万不要选你觉得好看的衣服,要选大众觉得好看的衣服。
她姑姑就是觉得自己的眼光好,大城市待过的,挑选的衣服都很洋气,精致,但就是卖不掉,压的货亏本处理都无人问津。
姑姑觉得人对面服装店的衣服都很一般,有的她都觉得过气了,但人家生意就是好。
所以进货这一块是很关键的。
秦晚晚接触服装这几个月也就体会到她姑妈当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开服装店不是看服装秀,秀台上的衣服时髦,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但那毕竟只适合那一小撮人,大众的审美还是没达到那个高度的。
大城市跟小县城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本宣科。
钱文华不太懂这些,但跟着秦晚晚这么久了也知道她的决策大部分都是对的。
“那就开。”钱文华说完又问:“就咱们账面上的这些钱够吗?”
“肯定不够,但我有办法。”
她决定先把铺面买下来,然后划分一些区域,自己留一部分,其他的以租赁的方式租出去。
或许还可以在装修前就租赁出去,这样就能先回笼一部分资金了。
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服装商城,到时候只要说到逛街卖衣服,大家都会来这边,那么慢慢的她就掌握了人流量,这边就会成为“购物中心”。
这就跟后来的一些平台吸引流量一样,流量对平台来讲就是钱。
放在现实中,人流量对地域来说,就是钱。
说干就干。
秦晚晚来的路上也只是想了下,这会儿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一做的。
周三那天秦晚晚请假了,带着银柱一起去了房管局。
秦晚晚就请了一天假,就想今天把铺面给定下来。
可看了半天,都没有适合开服装超市的铺面。
她本来是想连着几个买下来打通的,但最后都不行,没有那么大的铺子也没有一排都无主的铺面。
那工作人员见秦晚晚确实想买,就道:“你要真想买这么大的,可以去问问一些单位,有些单位以前的老楼现在都闲置在的。”
秦晚晚心一动,立刻就道:“那你知道有哪些吗?”说完后压低声音道:“这事要是顺利了,我给你一个工作名额。”
这个时候直接给钱贿赂风险太大了,但是给工作岗位就不一样了。
八零年,也还有一些知青因为没解决工作闲置在家呢,还有的还在农村呢。
谁家还没个亲朋好友没工作嗷嗷待哺啊。
第659章 一栋老楼
秦晚晚算过了,要是她的服装超市开了起来,最少需要上百名员工。
那人眼睛一亮,随即道:“我知道铁路局有个老办公室,就在火车站那边,是个三层小楼,还有百货大楼有个仓库,在东城区,这两个地方我觉得都适合你说的面积的,你可以去问问。”
“好,那你这边知道对方负责人叫什么吗,我也好省点时间直接找对方。”
“铁路局的你去办公室找沈平,百货大楼那边你去百货一公司,找张刚。就说我让你去的。”
“你贵姓?”
“我叫赵红五,他们都喊我老五。”
“行,谢谢老五兄弟,这事要是办成了,我再给你一个工作名额。”
老五笑着点头,正好他大姑家的老大,还有二姨家的小儿子都没工作。
秦晚晚让老五给具体的地址以及联系人都写了下来后就带着银柱走了。
两人骑车直奔铁路局。
秦晚晚没看过这两块地,但是听起来她就心属铁局路那个老办公室。
一来,火车站人流量很大,在未来的很多年里,这里都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交通也很便利,二来,到时候可以在一楼再开一家糕点铺子,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