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级绿茶事业(182)

作者:江驰 阅读记录

绵延数里的芦苇荡,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铺落在许棠面前,她坐在马上打眼远望,连心胸都宽阔了不少。

灰白广阔的芦苇荡缺了小小一角,前几日从茶田路过的村妇们正利落地弓腰收割,飞蓬般的白絮剪下来捆扎成一推,是极好的救火材料,剩下的笔直的芦苇管比着粗细掐头去尾,断成合适的长短,另有一人一根根验过,剔除毛刺和灰尘,整整齐齐码到背篓里,等城里的东家带人来收。

乱石滩马儿难行,许棠把红云拴在她能瞧见的地方,拉着阿温就往人堆里去:“走,咱们也去瞧瞧。”

阿温前段时日总在杨伯的庄子上住着,村里的人偶也见得。此地的村妇们总带着些原始和粗放的热情,如今远远瞧着这他护着一个姑娘过来,嚷着洪亮的声音打趣他:“阿温小哥,这把相好也带来了!”

阿温听了,背朝夕阳的耳朵烧得通红,许棠艰难撑着他的手,把脚从乱石卡住的缝里□□,连忙解释:“姐姐们可说笑了,我弟弟还小,哪来的什么相好!”

妇人们猜错了倒也不窘迫,大大方方腾出一个草墩招呼许棠来坐,“小也不小了,咱们这乡下十四五岁就能说亲了!姑娘快来坐!”

“哎!多谢!”崎岖菱形的碎石硌得许棠脚心实在难受,她道了谢便坐下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稻草编织成股又盘起来做的草墩,结结实实隔断了石滩上尖锐难行的凸起。

妇人们手上活计不停,问她道:“姑娘来这儿是做什么?”

许棠抬头,连绵无尽的芦苇荡到了近处又是另一番光景,飘然无骨的飞絮在头顶接住夕照的暖色,变成绒绒一片金黄,耳边是妇人劳作齐刷刷富有节奏的音律。

“来看热闹。”

“嘿!这姑娘可好玩,费这么大劲儿下来看咱们干活热闹!”

妇人们同她说着闲话,手上没有一点空闲,倒是许棠这个闲人都觉得自己有些莫名其妙了,找些话来同她们说。

“姐姐们这芦苇割来是有何妙用啊?”她明知故问。

一位大姐接上话头:“我们这乡下没甚用处!就是那城里老板精怪,我听得来收货的小伙子说是给人太太姑娘们喝汁子用的!可是讲究拿巧呢!”

“大家这般上劲,想来收成也还不错吧?”许棠愈发觉得自己是来做源头材料调研的,不自觉地就往银钱上打听。

“还成!”妇人们也不瞒她,“起先的时候不晓得这芦苇管要怎么收,割下来粗的粗细的细,还有一个早收来那吸饱了水露带返潮的,没运到那店里就软得不能用。”

许棠想起这接连几日瞧见她们出工都是在斜阳晖洒的傍晚,问道:“这粗细有别我倒能理解,难不成这收割时辰还有讲究?”

“那可不,单说这天气,雨天的芦苇肯定是要不得的。就是这顶顶晴好的天,也要看时辰。晴天早起露重,吸了水的杆子放一放就软了,搁两日就一股子霉烂味儿,可不能入嘴用。得挑着日头敞亮透照好几日的天,带点风最好,风吹日晒的到了这时候,芦苇杆子一碰就干酥酥地响,这样割下来人主家才收呢!”

许棠还有些惊讶,起先她只同周询说了要管子,要多长多空的,却没想到一层层落到这劳动人民手里,居然有这么多巧思和讲究。

她随手拨弄一下背篓了码好的芦苇管,轻质空响入耳,果真如她们所说。

“姐姐们可真厉害,里面这么多关窍理清,可要花费不少功夫。”

方才接话的妇人又从不远处抱来一捆去了絮穗的芦苇杆,坐在许棠旁边的草墩上歇息,“姑娘这可就夸错人了。我们不过是干些体力活补贴家用,哪有这耐心去琢磨。”

“那是……”

“应当是那店家的老板亲自来的,我瞧着穿着可讲究了,带了个管家样式的人陪着,也不嫌难跑,三天两头往这河滩里来。下雨天来,刮风天来,毒日头也来。”大姐扬手一指那一处割得有些杂乱的芦苇,“俩人镰刀都使不利索,糟蹋了好一片成日研究,才告诉我们这个法子的!”

许棠心中微凝,是周询和齐成。

大姐歇够了拍拍手站起来,“起先我们都觉得要这芦苇管不过是城里人一时兴起闹个花样,虽然不晓得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可看那两位那股子劲儿,我就觉得能成!”她接上镰刀动作利索,“这不果真!那回要了两捆管子回去之后,咱们这个活计就没断过了!人家生意还真真做起来了!不赖!”

或许是河道凉风迷眼,许棠低着头,鼻尖有些微微的酸。

这周老板,平日里装出一副谁都别来烦我的甩手掌柜样,背地里做了这么些事也不拿出来说说,真是的。

同类小说推荐: